4)第五百六九节 尘封的科技_宿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样子。

  与虚幻的口号和幻想不同,现实是可以触摸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北方巨人很快就会攻破边境,杀入教廷。

  约瑟夫迫切需要提升教廷的军事科学技术力量。然而他无奈的发现:在这片被神圣米字架覆盖的土地上,很难找出自己需要的人。

  教廷研究部的很多教士都可以算是科学家。但术业有专攻,那些人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问题,比如之前成功制造的“六号”,就是生物研究部的实验结果。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一、两件超级武器的出现,而在于某种强力武器的量产。

  约瑟夫在地下遗迹的时候,看过很多文明时代的战争类书籍。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结果深以为然,尤其是苏德战争转折点,莫斯科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被约瑟夫奉为经典。他不认为在广岛与长崎投下的那两颗原子弹改变了历史进程,毕竟那个时代核弹金贵,就算摧毁了两座城市,可对于战争本身没有造成本质影响。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仍是军队。

  约瑟夫认为决定教廷与北方巨人之间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蒸汽机,这相当于虎式坦克与T34之间的较量。数量是关键,尽管前者性能优秀,却因为数量太少,抵不住潮水般涌来的后者。

  达芬奇曾经留下过一张关于“特殊战车”的素描结构图。那是一个圆盘形,可旋转的机械巨物。四周布满了环状的火枪射孔,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为动力层,上面是武器平台。整个机械可容纳三十至五十名士兵,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厚厚的装甲足以挡住巨人的炮弹,无论他们的大口径火枪还是锋利战斧都不能伤其分毫,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武器。

  文明时代留下了大量遗产,可约瑟夫无法使用,也没办法将它们实用化。他之所以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找到了达芬奇的古老设计图,完全是出于无奈选择————石油精炼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内燃机从研发成功到具体实用化需要漫长时间。相比之下,蒸汽机就简单得多,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一旦实验成功就能批量生产。

  远处的实验车远不如约瑟夫想象中那么灵活。圆形,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厚重的碟形。高达三米的下层动力部分被厚厚钢甲包裹,扁圆的上层有十个射击孔。这台被称之为“圣主之怒”的战争机械看上去极为沉重。顶部有两根很粗的烟囱,不断喷吐着浓密黑烟,即便是站在很远的地方,仍能听到“吭哧吭哧”的机械轰鸣,仿佛一个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人正在艰难爬行。

  速度太慢了。目测下来每小时最多前行十公里,而且前提必须是地形平坦,没有太大的起伏。

  但不管怎么样,就战斗性能来看,倒也勉强还过得去————之前组织了好几轮步兵齐射,火绳枪发射的子弹无法穿透“圣主之怒”外层装甲,呆在里面的士兵很安全,无人受伤。

  约瑟夫脸上微微泛起少许笑容,很快被深重的阴郁取代。

  这的确是优点,可相比之下,缺点实在太多了。

  煤的载运量不大,只能在战场上维持三个多小时。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