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九章 成果发布,质数对节点,数学新方向!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在读博士就不一样了,好多人在网络上惊呼,「朱奎扬,绝对是天才!」

  「东港理工的在读博士,好厉害,不过东港理工的数学系....咳咳.....」「真就厉害了,二十多岁能帮到王浩大神,不敢想象啊!」

  每一个人都知道朱奎扬的未来前途无量。

  不过数学界来说,好多学者也对朱奎扬感到惊讶,但真正顶尖的学者,更关注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本身。

  毫无疑问

  当一个函数确定有很多'全质数点'的时候,肯定是非常不一般的,但王浩发布的消息说明也很模糊,不确定是有'无数个全质数点',还是只有几个全质数点。

  前者的意义和后者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他们等的时间不长。

  王浩可不是普通的学者,他的投稿都会被第一时间发布。

  《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布鲁斯—普利策,也是个老朋友了,普利策收到了投稿以后,第一时间就知道该怎么做。

  原封不动,快速放在官网上!

  为了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甚至放在官网上的论文还不收费,只要注册一个会员就能够直接下载。

  所以只等了不到一天时间,《数学新进展》的官网首页就能够找到两篇论文的介绍以及下载连接了。

  第一篇论文的名字叫做《以黎曼函数为基础构架高次质点函数》,论文第一作者是王浩。

  丁志强和邱会安被

  标注为其他有贡献的合作者。

  这篇论文的内容很复杂,描述的是高次质点函数的推导过程。

  第二篇的名字是《高次质点函数的特异性研究》,也就是发现'5,17'是函数的质数对节点。

  「我们做了二十三次验证,数字分别是19、29、31.....」「所有的验证都能够对应求出另外一个质数。」

  这是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说明。

  论文最后的总结还说道,「23次验证,并不代表百分百准确,但我们并非是要证明数学定理,而是说明高次质点函数的特异性。」

  很多数学学者看到第二篇论文内容,马上迫不及待的开始验证。众人拾材火焰高!

  在短短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就纷纷发表自己所验证的数字,并表示得到了另一个质数。

  虽然验证的数字都没有超过一千,但一定程度上,已经能说明规律了。5,17,确实是函数的质数对节点。

  当一个函数包含无数的全质数点,而且分布非常密集的时候,就绝对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

  当然,数学是严谨的学科。

  很多机构则在组织特别的小组,针对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他们所验证的数字都超过1000。

  这样的验证更有说服力。

  如果只是求解的方式验证,代入大一点的质数难度会变得很高,毕竟人脑运行速度是有限的。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