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5 分据险要_北朝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漳水两大水系河源的支流水系干涸断流之后所形成的,然后再立足于这些自然形成的川谷稍作修整便可通行。因为并不是大规模的人工修凿的道路,故而道路也多蜿蜒曲折。

  眼下进出沁源路况较好的有两条,一条在北面的甲氏岭。《左传》记载晋人灭赤狄甲氏,便是生活在此地的狄人部落。甲氏岭比较曲折,但是路况更好,之前韩果进军以及李雁头等师旅往来,多循此路。

  另一条道路便是稍微往南一点的铜鞮水一线,虽然路程更近,但却比较陡峭,需要翻越千数米高的山岭,然后才能因铜鞮水下行,进入到乌苏城南部区域,大队人马很难循此道路行进。

  西魏此番大军进入乌苏,也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通道路况、水源补给以及关塞协防等等,都是确保大军能够顺利挺入并进行作战的最基本要素。

  在李泰到来之前,这些任务已经由前线师旅完成大半,战争的迷雾被逐渐点亮,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地点也被标注了出来。

  但如果说彻底掌握了此境的地理要点,那也未必,因为此境地处太岳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的交接点之间,地理地势的变化实在是太复杂了,哪怕是有着卫星地图作为参考,恐怕也很难标注出所有冷兵器作战的险要地点。

  在李泰来到孤远城的时候,乌苏城方面也传来敌军进一步的动态,在乌苏城北面的山野间,不同的地点都出现了齐人小队人马活动的痕迹,显然也是在为接下来的交战做准备。

  魏军在对面先行占据了乌苏城这个重要据点,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当然如果没有这个优势的话,李泰也未必会选择兵出沁源、撞向北齐那十几万磨刀霍霍的大军。

  眼下魏军需要做到的,首先是要确保沁水河谷以及河谷沿线义宁、孤远城等据点的安全,这是大军与后路给养进退之要道,一旦被切断,那么整支大军都将成为一支孤军。

  眼下上至沁源,下到南面的建州,沁水河谷大部分地段都已经被西魏所掌控。

  李泰在北进孤远城之后,便安排薛善率领五千军众镇守义宁城,另有是云宝率领两千人马镇守义宁城东南侧与上党地区屯留等地向连接的发鸠山谷,以确保沁水中段不会遭到来自上党地区的敌军西出袭击。

  自孤远城再往北去,乃是同样属于太岳山脉中的介山绵上之地,即就是相传介子推隐居之地。

  这段区域虽然同样比较崎岖难行,但是因为有沁水上游现成的河谷作为进退的道路,故而也需要防备敌军或会采取魏军之前的战术,绕道此间来袭孤远城。

  因此李泰便着令在绵上之地且筑一戍城,分使三百人马前往驻防,发现敌情之后一边据守阻击,一边快速向孤远城进行奏报。

  之前高乐东进,挫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