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七章 人才压力_堡宗别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项忠、李宾,在于谦的统帅下,组成庞大的幕僚队伍北上。

  朱祁玉在敲锣打鼓中,直奔宣府。

  决战!

  广安四年之后,大明将不再有北方的隐患,按照儿子广安帝朱见济的说法,广安四年后,凶悍绝伦能征善战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面对中原王朝时,只能是能歌善舞。

  嗯,但是并不会彻底阉割蒙古诸部。

  依然让他们是那个对西域、西伯利亚、欧洲那一块的无敌之师,毕竟他们在朱见济的计划中,是大明北扩、西征的步卒和骑军主力。

  而此刻,大明一直在北方的兵力,也没有黏着蒙古诸部了。

  哈密地区的兵力,以及辽东都司、东北都司

  三大主力部队,早就趁着之前的调兵遣将,利用蒙古诸部被大明其他边军黏着无暇他顾的机会,对漠北形成了大包围战略。

  嗯,这个大包围不是说把漠北围了个密不透风。

  这不可能做到。

  因为漠北实在太大了,要对漠北全线包围,至少得上百万的部队,所以这个大包围战略,只是说在漠北蒙古诸部逃窜路上的关键点上,布置了主力部队,只要蒙古诸部逃窜,这些主力部队就能撕咬上去,给兄弟部队争取时间增援,从而断绝蒙古诸部的逃亡之路。

  【鉴于大环境如此,

  在如此布局下,广安四年的国家形势,紧张至极。

  南方,是南扩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

  打下金边和大城后,中南半岛几乎就已经算是大明的囊中之物,剩下的那些满剌加之类的邦国,都是中南半岛的边角料,小问题。

  话说,满剌加其实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恰好在中南半岛伸向大海海峡里的那根触手上,是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之地。

  大明为了确保海贸,以及以后的大航海时代,肯定要将满剌加掌控在手,只要掌控了满剌加,就基本上掌控了马六甲。

  而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

  大概要等南海舰队形成战斗力后。

  因为如果是陆军去打满剌加的话,后勤线实在是太长了,除非是以后让占城都司和金边都司出兵,后续再看情况了。

  当下朱见济有个很发愁的问题。

  送便宜老爹西征后,朱见济率领留京的官员回城,各回其衙门,朱见济只把教育司司长陈献章和吏部尚书白圭宣召到了乾清殿。

  这段日子老朱不在,所有事情都需要朱见济来裁决。

  朱见济原本是想在文华殿办公。

  但一想到三儿子刚出生,韩彩英需要休息,而且自己的女卷也在东宫里,让满堂官员频繁到东宫,影响不好。

  所以朱见济于是临时入住乾清殿。

  在御书桌后坐下,朱见济翘着二郎腿,指着桌子上那厚厚的一叠章折,「这些章折都是从交趾、占城、万象那边送过来的,几乎是三天一封,两位卿家应该猜到是什么事了吧?」

  白圭立即道:「陛下,吏部这边确实无能为力了。」

  大明地方官员已经抽调太多去交趾了。

  冗官?

  不存在的!

  当下的大明,永远不存在冗官的情况。

  陈献章也叹道:「翰林院之前储备的人才,也都尽数派出去补地方的缺口了,目前来说,真没有成熟的官员可以派遣到中南半岛去任职。」

  交趾需要几千人。

  占城需要一两千人。

  万象又需要几千人。

  大明现在的人才紧张到了极点,甚至有的州府主官,连同知这样的副手都没有,关键是上皇一旦打下漠北,漠北那边是不是还需要一两千的官员?

  大明的读书人不够多。

  远远不够。

  其实也是够的。

  太学、北京、清华大学里,还有一批去年新进的进士,以及一部分前年的滞留进士,但这些人目前还在培养中。

  不敢立即放到地方上去。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