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3 满仓_远征欧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的重工业产品以及军工类产品。

  生产汽车还好说,生产军工就非常值得商榷。

  想想看吧,一个当世一流强国的军工业居然是由私人把持的。

  虽然法国鼓励私有制,也保护私有制,但对于这个现状不可能不担心。

  秦致远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和路易斯・雷诺仔细谈一谈这个问题。

  不过以路易斯・雷诺的精明世故,估计也不用秦致远担心,路易斯・雷诺不可能对于现状没有丝毫担忧,否则也不会有移民兰芳的动机。

  不管路易斯・雷诺会作出什么样的决定,秦致远都要把兰芳建设的更加美好,正所谓“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只要兰芳足够有吸引力,就算是路易斯・雷诺不来兰芳,也会有其他人过来。

  八月下旬,兰芳的水稻进入一年中的第二个成熟期,同时也是兰芳立国之后的第三个成熟期。

  秦致远为了应对这一次丰收,下发了返回兰芳之后的第一个“******”,甚至自己也亲自下场,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

  情况很明显极其喜人,甚至惊喜程度远远超出预期。

  兰芳的水稻是从安南引入的占城稻,一年中不用太忙碌,轻轻松松能收获三季,而且产量相对于民国可谓是惊人。

  20世纪初的农业,和之前的两千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华人在农业上天赋可谓已经满点,一亩地一年到头也就是三四百斤的产量,这还是南方的所谓“上等良田”,如果是北方,产量会更低,一百多斤都很正常。

  民国的土地都已经耕种了上千年,土地的肥力差不多已经耗光,华人虽然使用无数手段尽可能增加土壤的肥力,但在没有化肥的年代还是力不从心。

  好在现在有了土豆和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否则就以民国的土地总量,想养活四亿五千万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兰芳的土地,在华人看来就像是老天爷的恩赐。

  拜兰芳当地丰富的物产所赐,兰芳的原住民不需要辛苦劳作,就能混个吃喝不愁,所以在兰芳原住民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开发土地这个概念。

  因此哪怕是到了20世纪,兰芳的土地还处于原始状态。

  这样未经开发,土壤肥沃的土地,交给华人耕种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差不多7个月前,兰芳的土地进入第一个成熟期,当时的产量就极其惊人,平均亩产居然达到400公斤,产量最高的可以达到千斤,这个成绩令几乎所有的新移民们欣喜若狂,

  这可是民国“上等良田”的两倍多!

  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等到第一季丰收以后,兰芳的大米消耗已经基本上自给自足。

  这给了所有人无限动力,于是兰芳的农民对于那些已经收获一季的土地进行更加精细的照顾,对于那些正在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