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3章 会写诗的朱高煦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会写诗的朱高煦

  杨立山临走时,朱高煦笑道:“杨武十九岁了吧?”

  杨立山不好意思扰扰头,确实年纪有点大了。

  “盛坚有个妹妹十六岁,年纪也有点大,我见过一面,长的不错——”

  杨立山马上喜道:“但凭殿下做主。”

  朱高煦哈哈大笑,帮杨立山的儿子又搞定了婚事。

  送走杨立山后,朱高煦来到后面的书架上,他很少关注朱高煦的书架,最近因为要拉拢部下,所以让井盛调查写了个名单放在这边,今天突然发现朱高煦这里很多古书。

  明史说朱高煦不学无术,实际上黄刚过来后,发现朱高煦不但识字,还挺有文化的。

  比如这里就有很多书,他前几天随便找几本翻翻,都有朱高煦看过的影子,然后他脑海里会出现很多以前的记忆,这证明朱高煦根本不是不学无术,肚子还是有些货的。

  朱高煦从书架里抽出一本书,然后翻开中间,拿出一张名单。

  上面都是他身边文官和大将的情况。

  谁有女儿儿子没嫁娶,谁有姐妹兄弟是单身,都清清楚楚。

  朱高煦现在就是乱点鸳鸯,把这些单身的部下子女,兄妹都串连到一起,让他们各自成亲,从而全部牢牢绑在自己的马车上。

  朱高煦看了会,发现王斌的女儿十二岁了,再过一两年就可以嫁人。

  侯海的儿子十三岁,过一两年,可以介绍他们结亲。

  看了片刻名单后,朱高煦记下几对一两年左右能成亲的,准备寻着机会,与部下们谈谈。

  在把书放回书架时,不小心碰掉了边上另一本书。

  朱高煦捡起来看了下,《黄庭经》?

  这是什么鬼?

  刷刷刷,就在这时,他脑海里关于这本书的记忆又缓缓出现。

  “我拷。”朱高煦不可思议大叫:“朱高煦还会写诗?”

  他打开诗集,里面同样夹着一张宣纸,上面写着一首诗,正是朱高煦去京师前写的。

  《洞天秋望赐周玄初》

  蓬莱宫阙涵清秋,羽客临风闲倚楼。

  海天一碧湛杯水,尘埃九野分中州。

  云里仙归鸣佩玉,紫凤琪园自栖宿。

  遥瞻西极半林青,知是瑶池桃未熟。

  朱高煦连读几遍,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任谁也想不到,外表粗野,行为鲁莽,在京求学时碌碌无为,名声狼藉朱高煦,居然会写诗。

  连穿越过来的黄刚,也是在看到黄庭经后,才涌起了这段记忆。

  此刻他的记忆已经越来越深刻,无数往事在脑中闪过。

  明史和后代学者几乎没人提及朱高煦会写诗,但他做的事情,总会记入历史,所以他写的诗也无法抹杀。

  朱高煦这首诗放在唐宋时代,可以说写的中规中矩,甚至一般,但放在明朝,绝对也算摆的上台面。

  这样的事情,后世后代,居然很少人提及。

  反而朱高煦反叛中的狼狈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