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4章 以前不是皇帝,所以说话不算数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章以前不是皇帝,所以说话不算数

  刘俊走后,进来的是工部尚书黄福。

  黄福很有才学,是实干型的人才,在建文朝时,为工部侍郎,也深受建文帝的器重,不过这家伙很会见风使舵,燕王一进京,立马主动投附。

  朱棣本来把他列入奸臣名单,但这伙脸皮厚,还说,我被列为奸党,臣不服。

  朱棣最终也没舍得杀他,毕竟他还是有点本事的。

  黄福进来之后,先跪下呼万岁,得到朱棣首肯,才小心翼翼的起身。

  这态度比刘俊就强多了,朱棣看的心中暗爽。

  朱棣等他起身后,突然问:“我朝现在的船,最大几何,能否出海?”

  黄福被朱棣问的一蒙,这要换成其他人,多半立刻就被问住了。

  但黄福是实干家啊,确实有才学的人,马上道:“我朝的船,现在都是平底的,以沙船、福船、广船为主,目前水师最大的战船,长十八丈,商船最大,可达二十二丈。”

  “大船俱能出海--”

  朱棣又问现在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在哪。

  黄福道:“清江渡造船厂。”

  清江渡造船厂位于淮安府杨珊(今淮安区)与清河(今淮阴区)之间的运河沿岸。因为靠近淮安水,所以以清江命名。清江都造船厂负责制造南京、湖广、江浙等南方地区的内河油轮。

  清江渡船厂由经纬、渭河、中渡、直隶四大工厂组成,共有80个分厂,沿运河全长23里,可谓当时全球第一大造船厂。

  即便在永历禁海的上百年后,到弘治三年至嘉靖二十三年(1490-1544年),清涧渡船厂的实际船舶数量总体稳定,平均每年能造船500艘。

  这个数量在现在恐怕很多造船厂都无法实现。

  朱棣又问,船还能造的更大吗?

  黄福说可以,但具体能造多大,还得问船匠。

  朱棣这时看向侯显:“宣郑和。”

  侯显出去不一会,郑和来到殿内。

  郑和看起来憔悴了不少,只因最近这一两个月内,郑和在朱棣的授意下,正进行重要事情的研究。

  他先叩见了皇帝,等起来之后,朱棣便问:“郑和,你说说你的意见,这一两个月内,你也花了不少心思。”

  黄福不明所以,只能静静听着。

  郑和道:“依奴婢来,需要在两到三个地方,兴建更大的船厂。”

  郑和的意思,第一,扩建龙江造船厂,第二在福建长乐兴建新的船厂。

  此时的朱棣已经为郑和三年后下西洋开始了准备,当然,这会可能他的心思不是在下西洋上,可能只是想建文帝可能从海路逃走,所以想造船找建文帝。

  他刚刚登基就想着造船,除了想念建文帝外,也没有什么事能让他这么重视。

  经过他和郑和,还有黄福的研究探讨后,和原历史一样,采取了郑和意见,扩建龙江造船厂,兴建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