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 第422间 相比打仗,朕更会赚钱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那边的商船比较少。

  上岸税见船就收,分大小,四百料以下二十两,一千料以下五十两,两千料以下一百两,最高就是收一百两。

  听起来一点都不多,四百料船随便载些货物都能赚回几百两。

  但是上岸就走,假设你从北方一路跑到南方,每个港口停靠下,就要交八次,那这笔税还是挺重的。

  此时到大明来跑商,有几个港口是必上的。

  太仓那边要买江南的丝绸类和糖、茶叶,宁波也可买丝绸类和糖、茶叶,泉州买陶瓷、铁锅、茶叶、白糖,广州以下都有大量白糖。

  这会除了登州港差点,其他地方都有重要特产,但跑商的商船,除了进货还需要卖货,登州就是一个很好卖货的地方。

  因为他距离北方最近的开海港,你带了一船货过来,江南等地可能都有,但登州这边比较少,所以也是必须要去的。

  另外还有上下船税。

  什么叫上下船税?

  比如你从东本带了一船银制品,准备卖到太仓,无论你在太仓卖多少,太仓港先收取全船百分之一为下船税。

  然后你在太仓进货一百斤生丝,再交百分之一上船税。

  当然,如果你到了太仓,只会补充淡水和食品,即不卖货也不进货,那上下船税就不用交了。

  这个税针对跑商密集,两地倒卖走短途的比较重,因为很多商人不愿意出远海,就相邻几个省倒买高卖,倒腾赚点小钱。

  有些时侯,盐和粮也能几个省之间,倒卖赚钱。

  但这种收税也有弊端,如果港口来往船只太多,上下船货的也比较多,特别是船上有多少货,相关官员来不及点验。

  你上船多少货,反正要经过码头,可以顺手点验下。

  所以朱高煦的政策是,各船上岸后,自己上报清单,比如你船上有多少货,准备上岸进多少货,然后以此交税。

  市船舶司官员每天随机抽查部份船只,不会个个点验。

  一旦查到所报是虚,全部查抄,沿收船只,且家族三代不准再跑海,这个处罚是非常严重的。

  听到这里,夏原吉问:“若相关官员以权谋私,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还要损失朝廷的税。”

  夏原吉说的几乎是大明历史上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假设某船都是珍贵的生丝,按船货数量上百分之一税,需要一百两。

  有些船主会给官员私下送五十两,官员直接不查,必竟是抽查,可以不用抽,而船主报船上东西都是粮食不值钱,百分之一交税十两,这样大伙都得到了好处,朝廷损失了税赋。

  “夏部堂这个问题,朕当然知道,你放心,朕自有办法。”朱高煦并没说如何处理,但吕震和刘俊两人对视一眼,心中俱是一颤。

  朱高煦阴险狡诈,在讨逆战中就看出来了,谁都知道他有多阴毒。

  总之按朱高煦现在收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