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5章 以后很难造反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科举、工匠、医生等部份职业可免)。”

  “广东的兵驻到江南来,江南的兵往北方去,北方的兵到广东驻守。”

  “当兵五年,可选择退役,当兵十年,必须退役。”

  朱高煦取消可恶的军户制,低层军户不再是世袭,(高级军将暂时不能这么干,会伤功臣们的心),军与户分离两地,正军就是在驻地训练。

  这样目前这批军卫比较沾光,他们都分到朱高煦给的田,还可以带田退役,退役后拥有几十上百亩田,家里日子会不错,这也是朱高煦为他们讨逆战立下功劳的赏赐。

  而以后的军士,都是从百姓中征招,朝廷只需出饷粮就行,不会再有田分。

  刘俊敏锐的发现一个优点,军户分离之后,以后再想起兵造反变的更难。

  你想想燕王造反,靠的是燕王三护卫和北平诸卫,那些卫所的家都在北方,家属也都在。

  汉王造反,靠的是汉王三护卫,和云南卫所,那些卫所的家属也都在云南。

  以后军户分离,云南的兵到北方驻守,军属全在云南,京师兵在陕西驻守,家属全在京师,谁还敢反?

  而且在现在这波卫所兵退出现役后,后继的卫所官兵没有自己的囤田,所有的粮食供给全靠地方州府。

  再想造反,更是难上加难。

  “陛下圣明,一举多得,朝廷当认真推行。”刘俊这时又来了。

  陈志抬头看了他一眼,发现刘俊也挺会说话,讨人欢心的。

  “此事不急,慢慢来,讨逆战的兄弟们目前还是和以前一样屯田驻守,等下一波轮换之后,按新政来。”

  朱高煦的意思,从明年,即洪熙二年开始,执行十年后必退伍。

  十年之后,现在卫所兵马全部退出现役,替换了全部新军,这批新军就已经都不需要屯田,也没有田了。

  所以现在包括去大员也好,南洋也好,当地驻军都继续屯田驻守,逐步替换。

  刘俊这时问,如何逐步替换?

  朱高煦则反问,现在我大明,一共有多少卫所兵马?

  洪武七年时(1393)大明为都司十七、行都司三、留守都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千户所六十五,总兵额一百九十万,永乐后增为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二,内外卫四百九十三,千户所三百五十九,总兵额二百七十余万人。

  现在还没到永乐后期,又经过两次大战,洪熙元年前半年都在统计,刘俊现在说有总兵额两百二十八万左右。

  朱高煦点头:“明年选四十岁以上军士,小旗级,全部带田退役。”

  这波人兵部前期已经在摸查,现在才知道皇帝打算撤减他们。

  但是带田退役,兵士和小旗级们肯定是高兴的。

  而且退役时,朱高煦每人还要发退役金,按当兵时间,每年一钱,十年有一两,虽然听起来少,但只发铜钱和银,不发宝钞。

  这波人目前大概在十五六万,即明年在百姓中征招十五六万新军,且不再分田,全部由朝廷发饷,供吃,也不需要田。

  大明卫所以前要田,是因为要屯田自养。

  现在朝廷供吃供饷,根本不需要再分田。

  后年,朱高煦要退役三十五岁以上一批兵马,这批人更多,约有三四十万。

  但后年,只征招二十万新兵。

  就这样通过逐年退役后,十年后,大明的军队会越来越少,且基本都是二十到三十岁内的青壮。

  具体的数额还要等朱高煦再考虑。

  但退役征兵制还牵扯到一个问题。

  讨逆军的功勋和现在在场军将们怎么办?因为他们的有些儿子侄子族中亲朋可能级别还不高。

  打个比方,按大明的世袭制,指挥使父亲没死之前,很多儿子们只是挂着亲兵小旗这种低级职位,等父亲死后才能世袭指挥使,退役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他们这批年轻将士。

  朱高煦现在肯定不能动这块蛋糕。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