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六章 杂交水稻(月初求票)_宋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从怀里摸出一个黄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个放大镜。

  石小凡接过放大镜,仔细的观察着这株野稻。从外形上来看,这是一株雄稻无疑。

  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野生的雄性败育稻,这让石小凡大喜过望。

  鬼知道这株水稻怎么会生在这里,或许是风刮过来的,也许是某只贪吃的鸟儿遗留在此地。

  这是一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它们的花药细瘦,呈火箭形,色浅呈水渍状,不开裂散粉。这三个稻穗生长于同一个禾蔸,是从一粒种子成长起来的不同分蘖。

  石小凡惊喜不已,他让狗腿子们把这蔸不育型的野生稻连泥挖起,放在木桶里,叫了一辆牛车拉回去,并搬到试验田里栽好。

  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然后就可以制出传说中的高产量杂交水稻了。

  “看好了,你们几个王八蛋,这株水稻可比你们的狗命值钱!”

  狗腿子们不明白,一株破稻子有什么值得小公爷如此兴奋的,难道这水稻还能长出花来不成。

  狗腿子们不知道的是,这水稻要是做出来,亩产一千多斤的产量在这个时代堪称逆天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百姓种植的水稻一亩地仅仅二三百斤,这还是好地。

  换算算当时的主要粮食来看,战国前期亩产粟米斤。到了战国后期亩产粟247斤。菽亩产232斤。

  而在汉代,粟亩产281斤,豆亩产264斤。魏晋南北朝,维持着亩产3石的水平。

  唐代亩产稍微好一点,334斤,这是指所有粮食作物平均。

  宋代就有所降低,所有粮食平均亩产309斤。

  元代为亩产338斤,明代是亩产346斤,清代亩产367斤。

  当然这些记载的数字都有误差,这只是根据史书记载的数字粗略的估计。

  城北的试验田石小凡有把握能让水稻亩产一千斤以上,试验田和真实种植产量是有出入的。

  这杂交水稻一旦成功,普及开来的话,至少能让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翻倍,达到五六百斤轻而易举。

  这是一场巨大的粮食革命,一旦成功,大宋朝的百姓就不会再为粮食发愁。

  有了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饲养牲畜,解放劳动力。还可以出口到契丹、西夏。

  契丹和西夏发动战争的目的都很单一,吃不饱,饿的。一旦百姓丰衣足食,傻子才愿意打仗。

  “老武,你可是为咱大宋立了一大功,你是咱们的大功臣啊!哈哈哈,老子将来研制出高产水稻,先记你一功。”石小凡哈哈大笑。

  武大郎不明白,一株野稻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不过既然小公爷说了重要,那多半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看好这株水稻,谁要是弄死了它,老子砍了谁的脑袋!”

  武大郎拍着胸脯:“小公爷放心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