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章 卧龙张议潮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7章卧龙张议潮“比肩军师?”张飞不信。

  孔明摇头:

  “亮亦凡人,而天下千年英才何其多也?”

  同时孔明也上了心,何等英雄人物?快让我看看。

  ……

  甘露殿的李世民终于也精神一振!

  要他说,虽然武侯很厉害,但其病亡后的魏杨之争,属实无聊。

  不思破魏反而在那儿为了一己之私争权夺利,他大唐皇帝属实看不上眼。

  “盛唐,大唐,晚唐。”

  李世民念叨着这几个词语,有点兴趣也有点遗憾:

  “唐之武侯乎?”

  “不知比之敬德如何?比之那郭子仪又如何?”

  【敦煌莫高窟,有一个很有名的156号窟,在这窟的南壁,有一副可称作传世之宝的名画。

  这幅壁画何人创作已经无从得知,壁画内容是一个唐军出行的画面。

  前有仪卫骑队,后有乐舞鼓吹造势,文骑武骑各五队,而中间被执旗者环绕的是一位身着明光铠的威风凛凛的将军。

  这幅传世壁画的题名为“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而这幅壁画,则是张议潮这个归义军节度使,鞠躬尽瘁,跌宕起伏一生的最好见证。】

  “归义军?”李世民瞪大了眼睛,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什么叫归义?李世民当然清楚。

  远方前来归附于中国,才叫归义。

  那这张议潮乃是胡人?

  可之前光幕不是说他乃盛唐武士?

  既是唐人,何言归义?

  虽然这幅画看起来确实威风凛凛,当得上盛唐武士之名。

  此时李世民恨不得钻到光幕里去揪着那丈育的领子问问:

  大唐的命运,究竟如何?

  “大家勿躁。”长孙无忌安慰道:

  “慢慢看便是,虽为晚唐之景,但从中或许也能一窥大唐之弊病。”

  李世民只能冷哼一声,虽然只看开头暂且不明就里。

  但作为千古一帝的直觉,李世民总觉得多半是不知道哪一辈儿的“孝子贤孙”又在作妖了。

  【降雨线北移为吐蕃改善了气候,二凤遣公主和亲解决了吐蕃的生产技术资料难题。

  强盛起来的吐蕃毫不客气,趁安史之乱侵占了河西走廊,一跃成为河西最大的奴隶主。

  吐蕃统治这片土地采用了分化的办法,笼大族,奴百姓。

  对当时在河西的唐朝百姓来说,刺面刺臂充为奴隶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老弱病残等唐民,要么直接被杀之,要么就断手砍脚凿目,嬉戏之后丢弃路旁。

  张议潮是幸运的,他出生在被吐蕃人笼络的大族中。

  但他又是不幸的,身为唐人的他从小是听着盛唐的传说长大的。

  身为唐人的自尊让他难以忍受这片曾经繁荣强盛的土地遭受这样的蹂躏。

  后来张淮深在给叔叔张议潮作碑时,如此回忆叔叔的少时:

  盘桓卧龙,候时而起!】

  公安县众人议论纷纷:

  “吐蕃又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