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8章 满川龙虎举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北宋诸事,李世民倒没有太多感触。

  其中的考量也并没有那么多,单纯只是觉得这北宋的战争属实无趣极了。

  亲临战阵,激勇破敌,高歌以贺凯旋,这是他所中意的战争。

  动无遗策,一击中的,精兵行奇袭之胜,李靖的这般领兵之法他也同样赞赏。

  而这两种战法,在那宋朝天子宰辅猜忌折辱武将且派监军掣肘的情况下,定然是无法施行的。

  就如那杨业,老于边事又如何?动晓敌情有何用?忠烈勇武所托非人,以儿郎性命为注,最终只道一句可惜。

  而无论是那真宗一朝大造天书封禅,还是岁币委和以代战,皆令他不齿。

  故而简单慨叹过后,李世民也不放下手中的笔,左手拇指和食指略微捋了捋自己的虬须很是自得:

  “朕的文采自是极好。”

  长孙无忌笑眯眯赞同:

  “后世那长安辞旧迎新之贺亦是用陛下所题之诗,足见陛下文采传千年。”

  “陛下或可题文赋以赠后辈,想来足慰后辈。”

  长孙无忌这个说法顿时让李世民有点心动。

  此前后世提到失却《兰亭集序》这件国宝时,杜如晦便有促狭之言请他将宝帖送于后世。

  当时虽只是戏言,但后来李世民确实还认真考虑过,毕竟此物虽珍贵但也不过是用来临摹观赏,但对后辈来说端得是意义非凡。

  而且宝帖虽然珍贵,但若论效用,难当从后辈之处所得之万一。

  但……这毕竟可是王羲之真迹,而且一旦送出那便是不可复得,那此时岂非临摹而赏一次便少上一次?

  这种纠结的心情令李世民矛盾极了,但此时长孙无忌一说,李世民才骤然想到:

  于后世而言,恐怕朕之真迹亦可作宝也,既如此不如干脆先临摹一贴《兰亭集序》赠送?

  越琢磨便越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李世民也不由得喜上眉梢。

  《兰亭集序》这宝帖最终肯定还是会赠后辈以作酬谢,但不影响眼下将宝帖再多留一段时日。

  【按理来说,北宋如此崇文抑武,漫山遍野都是士大夫们大展拳脚之地,怎么着也应该有一两个能拿出来夸夸的吧?

  但很可惜,北宋士大夫的武功水平不能说是一无所有吧,只能说是一文不名。

  现代有研究宋史的学者言语相当讽辣,称北宋的文官集团有强烈的自欺性,也就是非常喜欢骗自己。

  而这种心态的形成,如今一般认为是形成于真宗时期。

  咱们此前说过真宗大造天书祥瑞上泰山丢人现眼的事儿,封建时代的史书往往为尊者讳,将这件事定性为“佞臣作乱君主失明”。

  但咱们现代不用管它皇帝算老几,说实话无论是天书还是封禅皆规模浩大,若没有整个中枢系统的配合,宋真宗和一两个佞臣基本不可能成事,所以这件事实际上是真宗和士大夫的一次媾和造神。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