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76章 文武圣皇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守成之德。

  而李世民可不仅是个守成之君,他是为大唐打天下的君王,如今大唐的这万里疆域,这盛世太平,那都是李世民开创的啊。

  历史上真正开始用庙号的应当是汉朝,在此之前据说只有八百年前的商朝用过。

  因此刘邦算是第一个为后人所熟知拥有庙号者,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称为太祖高皇帝,不过好多人直接用谥号来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高只是谥号,比如隋文帝,文帝是谥号,庙号是隋高祖。

  所谓天子七庙,祭祀七位祖宗,所谓一祖二宗四亲庙。

  大唐立国后,武德元年,李渊立大唐太庙,把父世祖元皇帝李昞、祖太祖景皇帝李虎、曾祖李天锡、高祖李熙四亲奉入宗庙,只立了四世亲庙。

  李渊立四庙可不是他家先辈寒微不知名姓,而是沿袭北朝的“一太祖四亲庙”的五庙模式。这个五庙(实有四庙)模式一直到高祖李渊驾崩才打破。

  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驾崩,秦琅建议立七庙,理由是堂堂大唐天子,仅仅立四世亲庙,这跟诸侯有什么区别,有失皇家威严,难以体现皇帝至尊无上的尊贵气势。

  岑文本、朱子奢等人也建议参考晋宋旧例,立六亲庙,于是李世民采纳臣子建议,增修太庙,把六世祖弘农府君李重耳也奉进太庙,同时把父亲李渊也奉进太庙。

  如此就变成了唐太庙七庙,实有六庙。

  顺序便是弘农府君李重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

  不过在贞观年间,一直有个问题让李世民很苦恼,就是尊谁为始祖的问题。

  大唐建国后,攀附十六国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就是为了抬高皇室的门第,免得大家议论他们老李家出身低,没有悠久历史、高贵血统可炫耀。

  因此,太宗就想以李暠为大唐的始祖,这个想法得到了房玄龄等人的支持,但是,于志宁反对。

  于志宁认为西凉从建国到灭亡时间很短,并没有啥值得炫耀的,根本不必要让大唐盛业以弹丸西凉为始祖,再说,从汉代以来大家都是以开国皇帝或者近世祖先(肇基之祖)为始祖,我们大唐为毛要立一个那么远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始祖?

  始祖争议就只能暂时搁置。

  现在李世民也崩了,按之前定的制度,大唐太庙七庙实六庙,如今六个位置都满了,进去一个就得迁出来一个。

  李世民进去,迁谁出来?

  承乾问秦琅这个问题。

  “臣以为始封之君为太祖,百代不迁,像汉代高祖刘邦受命,就以高祖为大汉太祖;魏武曹操创业,就是魏太祖,晋宣帝司马懿创业,实为晋太祖,周以文帝宇文泰为太祖,隋以武元帝杨忠为太祖,都是始封之君的缘故,我们大唐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何必以凉武昭王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