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0章 反腐变平叛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而且类比太祖,只前面几次全国清查贪腐,还有“文字狱”大案,就已经往黑龙江都司等地,流放了起码十万多的流犯。

  杀的人不多,这两年也开始收敛,没再挑起大案,好似收起了獠牙。

  但,老虎收了獠牙,也还是老虎。

  东南沿海的走私偷税,从明末持续至今,已近两百年,几乎形成惯例。而且朝廷又为了鼓励海贸和对外移民开垦,所以对这些开埠港口,政策上都较为宽松。

  宽松的管理,就意味着腐败的土壤!

  而在后世同样也有一套有名的“草台论”,说的便是往往一个王朝存续的时间越久,政治系统就会逐渐趋向于草台班子。

  这话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

  但提出来了,就意味着有着可能性,至少已经有了草台化的趋势。

  朱怡炅继续说:“此番查处沿海各港市舶司,但凡账目对不上,偷税漏税者,海商不仅要补齐税银,还要处双倍罚银,并且终身禁止再做海贸生意。而若是再行走私,那就全家流放藏地雪域,家产由官府抄没变卖。而若有受贿官吏者,也全都不用审了,主犯直接处斩,三族以内亲眷,同样全部流放藏地。内阁、刑部今后将此条,直接录入《大明律》。”

  这处罚,不可谓不重了。

  只是偷税漏税,不仅要补齐偷漏的税银,还要再双倍罚银。这么一套算下来,那就是三倍罚银,而且今后也不能再做海贸生意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干脆些,直接大着胆子去走私。

  可要是走私被抓到,那就直接抄家流放,还是流放藏地雪域,那等偏僻高原,鸟不拉屎的地。

  新晋入阁的陈济忍不住说道:“陛下如此重罚,怕是有不少沿海商贾得濒临破产。而且补齐了税银、罚银,也还要禁止再行海贸,这恐怕也会让沿海市舶司的关税短时间锐减。”

  “锐减便锐减,这等只知走私偷税的国之蛀虫。朕没有直接将他们都砍了,便已是仁慈义尽。”

  朱怡炅怒道:“真当朕不知道这海贸之利有几成?没了这些国之蛀虫,难道这开海便开不下去了,还是说全天下所有的商贾,都只想着走私偷税,欺上瞒下,乃至于谋杀钦差?”

  陈济不敢说了。

  朱怡炅却没停止:“陈卿倒也提醒了朕,此次谋杀钦差案也必须全面彻查。朕倒要好好看看,到底是谁给的这些人胆子,敢如此胆大包天。”

  内阁众臣心中一凛,他们明白,皇帝这是打算借题发挥,好好清理一下朝堂了。

  并且,皇帝没有将案子交给内阁、三法司,而除去内阁与三法司,大明新朝依旧拥有查案权利的,那也就只剩下那存在感极低,但实权一点不弱的锦衣卫了。

  这也是开国皇帝才能拥有的特权,想干嘛就干嘛,就算真的动手掀桌子了,文武百官也没有任何办法。

  谁敢反对,那就直接咔嚓,就如同昔年的老朱,谁都能杀,谁都敢杀,便是亲自设立的御史台,也是照杀不误。

  从龙功臣,当场丞相,几乎杀的是一个不剩。

  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显著,至少老朱在位时,南京朝廷的确是一切为公,全是工作狂魔。

  毕竟太祖高皇帝,农家出身,不养闲人。

  阁部大臣们退下不久,朱怡炅随即给锦衣卫去了一道谕旨:

  让吴外先将手头上的事情都放一放,即刻派人火速去一趟福建,仔细查一查同安——厦门之间的关联。

  这两地明明已经分开建县,同安官驿的走水失火,倒是又重新将其串联了起来。

  不仅是同安、厦门,还有邻近的海澄县,也要好好查一查。

  如有必要,锦衣卫可以动用便宜之权。

  南京的朝堂这边,同样也要留意跟踪,厦门市舶司不可能那么快得知朝廷要彻查沿海关税的消息。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