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4章 建设通讯网_明末乞丐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分部,再在华北,华东,西南,西北成立几个中转站,有紧急情况时,用信鸽逐一传递,争取做到一天时间就将信息传递到武汉。

  同样,武汉也能只用一天时间,就将信息传遍至天下各县,有权利使用信鸽的,也就商行银行掌柜,县令县尉四人而已,为了减少成本,也只需要给各县配两只信鸽,一名专业饲养员即可,由于该部门隶属皇家,所以人员和信鸽就放在银行后院。

  快马传讯渠道,则由政务院的邮部负责管理建设,今后只负责信件公文传输,不负责运送物品。

  如今的邮部非常的不完善,所以秦宇打算亲自改革一些,让其具备高效的传讯能力,好在大秦各地都有官道,基本上每个县都通有官道。

  他的设想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传讯网,总共分为干线和支线。

  干线,首先依托现有的官道每隔五十里就建立一个中转站,建立数条单独的干线,从武汉出发,要连接到所有的省城。

  各省在建立数条支线,要覆盖到所辖的所有州县,同样每隔五十里就要成立一个中转站。

  每个中转站配快马两匹,人员两名,采用接力的方式传递公文信件。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从武汉总部发出公文,若是只发往一个省,就派出一匹快马,携带信件,沿着干线一口气奔袭五十里,将信件交给中转站人员,再由中转人员骑上快马,立即奔往下一个中转站,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该省省城的分部为止,最后由分部稍微整理一下公文件信,在经过支线,用同样的方式发往所在州县。

  快马一口气奔袭五十里,白天也就两刻钟,晚上最多也就小半个时辰,就算加上转接的时间,一天一夜下来,起码也能跑出个两三千里。

  所以两天之内,从武汉发出的公文,足以传递到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各省城,再花一天时间,就可以传遍所在省份的州县。

  若刚好遇到中转站有信件,返回的人员必须换马,立即奔回,若无信件,则无需换马慢走返回。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公文都要马不停蹄的传讯,今后所有的公文信件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加急公文,那就是一刻也不能耽搁,人员无需节省战马体力,一口气奔到下一站,期间不得停歇,为了防止失误,每名传递员都有一枚印章,到了下一个中转站都需要盖章,然后写下时间。

  第二种为普通公文,同样各中转站之间不得耽搁,中途不得停留,但如果该中转站只剩下一匹马的时候,则需要等候另一匹马返回后才能出发,以确保有紧急公文时不会被耽搁,也就是说中转站随时都要保证一匹战马和一名传递员。

  第三种为普通人的信件,这种信件不需要立即传送,而是只要在一天内送到下一站即可,每名传讯员出发时,背后都必须插一面旗帜,旗帜的颜色分为三种,分别代表加急,普通,规定三种传递别。

  到时候邮部会制定特殊的信封以及公文包,百姓如果要寄信件,则需要购买邮部的信封,若想要快些送到,也按普通公文的级别,则需再交纳十两银子,至于加急级别,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

  而且邮部也只负责送到各县城,乡村是不送的,需要百姓自己来取。

  这样一来,朝廷的加急公文最多三天时间就能传送到天下各县,普通公文,快则四五天,慢则六七天。

  普通百姓的信件,如果是省内,半月就能送到,如果跨省的话,起码也得三月,长则半年。

  因为哪怕你从山东寄到河北,只要跨省了,也得先将信件从山东分部运到武汉总部,再发往河北分部。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