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 颂圣台阁体_冠冕唐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洞,而且还拍得很肤浅雷同。由此也造成了台阁体艺术生命并不长久,土木堡之变后便日渐消亡,以至于日后除了一些学术性质的研究,几乎没有了什么存在感。

  但是,无论有着怎样的缺点,台阁体诗歌几乎完全满足了李潼现阶段的要求,形式优美,声律工整,体格典雅,内容雷同。

  虽然说身在大唐诗歌盛世将启的年代,居然去抄台阁体这种完全没有艺术生命力的诗体,实在是有点自甘堕落。但是文抄还是需要考虑自身的切实需求,他就算是抄成李白杜甫、柳永苏轼,有啥用?难道还真要去追求少王不寿诗家悲?

  台阁体艺术生命力再弱,但还有着一段相对完整的传承脉络。可是初唐上官体真的是除了上官仪之外,基本上就算是断代了,但也足够让上官仪成为一时诗坛之冠。

  李潼不是没有长远算计,但问题是需要先熬过眼前,日后才有机会不断的突破自我,引领大唐诗歌走向真正的盛世。

  所以眼下抄台阁体,虽然是有些人行邪道、不学好的意思,但却完美契合李潼的个人需求。

  台阁体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色,那就是凡创作者都是三杨那样的台阁重臣,他们位极人臣,是真真正正有着沐浴皇恩的感受,因此他们的诗歌之中许多在旁人看来稍显肉麻的拍马屁,正好就是他们自身的切实感受。

  试问,什么样的拍马屁,能够高明得过我自己信以为真,连我自己都麻痹了?

  后世台阁体消亡,除了本身艺术格调不高,也在于明代三杨时期那种君臣上下和谐的关系一去不存,自然也就没有那种深沐皇恩的切实感受、歌而咏之。

  当然,台阁体虽然诸多好,但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实在太冷僻,使文抄的难度直线上升。

  不过讲到这个问题,李潼真是要不乏自豪的说上一句:“不好意思,当年为了混文凭,选的就是这个课题!这些诗虽然生僻,但当年好歹也分析了一点七荤八素。”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学养基础,李潼才有信心编写《万象》大曲这样的曲辞题材。全唐诗虽然名篇诸多,但都风格强烈,感情丰富,艺术造诣虽然高,但还真不怎么适合拿来当四平八稳的面子工程曲辞去用。

  台阁体诗歌,题材、内容和意趣高度趋同,如此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如果不看诗题,你甚至都分辨不出这百十首诗究竟写的是不是一件事。而且,应制诗通常需要定题、定韵,几首、十几首诗同韵而作那都是正常事。

  面对这样一片沃土,李潼真是没有客气的道理,自然是挥毫如飞、文不加点、倚马千言。

  要制定一部大曲,哪一项工作最难?

  要判断这当中难易程度,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这些从业者们各自社会地位如何。礼乐虽是国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