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征兵_龙塘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都被打的落荒而逃。然而这次许是大魏的守卫懈怠了,亦或是蛮族人抱了背水一战的念头,蛮族人没费多少力气就打下了黄松峪,蛮族骑兵一路横冲直撞,直到蓟州黄崖关才堪堪停下脚步。

  传讯兵把消息送到皇帝的案头时,皇帝正在宫中饮宴。带了暗红色血迹的战报摆在皇帝面前,皇帝一怒之下掀了桌子。底下的大臣们吓得跪了一地,暗暗祈祷着希望不被迁怒。皇帝下首坐着的风裕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双眸眯起,舔了舔唇角,邪气地笑起来。

  风裕看着皇帝犹犹豫豫地看着他的模样,嘴角的弧度越发大起来。诚然大魏繁荣昌盛的名头传遍九州,然而盛名之下,真实的情况都有些可笑。皇帝还是皇子那会儿,曾经率军开疆拓土的老将已然迟暮,上一任皇帝的猜忌让一个个老将军不敢真正让自己的子孙辈入军锤炼,不知有多少好苗子被生生捧杀。而今数遍朝野上下,真正能领兵出征的竟只剩了裕王一个。这情况皇帝看得懂,风裕也懂,他看着皇帝犹豫半晌,最后写了诏书下旨给他的时候,后槽牙紧咬的模样,无端生出些悲凉之意。这皇位皇帝坐了十年,这天下掌了十年,早年那本就不多的兄弟情早就在这十年间被消磨了干净,只剩下入水草般疯狂滋生的猜忌,丝丝缕缕严丝合缝地长进了皇帝的心里。

  征兵的诏书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快地贴到了大魏的大城小镇,征兵的比例还算人道,六抽一。即便如此,多数大姑娘小媳妇儿在送家里顶梁柱走的时候还是红了眼眶。征兵的诏书上写得明明白白,这不是送去兵营守守平平安安的城门的那种大头兵,是要去跟蛮子打仗的。这一去,不知会有多少人化为白骨守在边关,有多少人会成为再也回不去了春闺梦中人。

  十六岁的李炾正是诏书上征召的青壮年。旁的有些家底的人家几乎都交了银子用银钱抵兵役,对那些大户人家来说,银钱再多也比不上命重要。然而李夫人左手抱着刚出生三个月的李炽,右手把连夜给李炾收拾好的行李交给他,李老爷拍拍他的肩膀,抬脚就把他踹出了门。

  李炾背着包袱孤孤单单地走向城南兵营,洛阳城新征来的兵都被聚集在这里,约摸是随便训一训就要出征了。一座营帐里住四个人,李炾运气好,分到的营帐里除了他之外,剩下的三个人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其实每个帐子里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两个老兵,只是老兵毕竟少,三个老兵一个新人的帐子在城南兵营可真不多见。毕竟这帮新兵蛋子要是没个有经验的带着,上了战场就是送去给蛮子割的草,有个老人带着虽然可能也是草,但好歹几根草一起还能崩断一把刀。

  李炾在兵营待了半个月,诏书上定下的出征日期就在明日,这天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帐子外突然响起三短一长的蛐蛐儿叫,那是他之前跟明珠对过的暗号,他俩结伴去稻香楼偷酒时,靠着这暗号躲了掌柜的好多次。

  李炾循声找去,小姑娘蹲在一垛草料后面冲他笑,露出一排整齐的小白牙。军营重地,女子不得出入,李炾皱了眉头,这小姑娘还真真是胆大包天,哪都敢闯。还没等他出声,小姑娘神秘兮兮地从摸出一个布包,左三层右三层一层层打开后,一枚平安符安安静静地躺在布包里。三角形的符纸上画着鬼画符一般的咒文,月光下符纸边缘泛着丝丝蓝光。李炾愣了愣,明珠看他不动有些急了,直接动手把平安符塞进了李炾的怀里。她俏皮地眨眼,说城里的人都说城北藏梅寺的老和尚可灵了,架子摆那么大还说什么心诚则灵,烧了他半截胡子还不是乖乖送符开光。李炾抿着嘴笑,摸了摸胸口处被她塞到怀里的平安符,似乎有一股暖流缓缓地从那符里流出,一直流进他心里。

  他看着明珠小小的身影灵活地翻出了兵营,摸了摸下巴计算着明珠的年纪,打定了主意等回来就让自家爹娘去明家提亲,不,不行,得自己亲自去,自家爹娘太不靠谱,万一把小姑娘说给别人了,他找谁说理去。

  夜凉如水,营帐里响着此起彼伏的鼾声,李炾摸着胸口,睡得格外香甜。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