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 审稿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说这个是只有编辑才能看到的吗,怎么审稿人也能看到。”

  她歪了歪脑袋,说道:

  “可能JMCA属于特例吧,我审Weily旗下的期刊,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行吧,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许秋不再纠结。

  之后的内容,就是二十几页的正文和支持信息了,单栏显示,没有排版。

  和他自己写的文章草稿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秋阅读标题、摘要后,初步判断,这文章主要的新意,是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做的给体材料是小分子,而非常见的聚合物材料。

  也就是说,他们的体系是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受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BM也是小分子。

  全小分子体系,这在有机光伏领域中也算是一个分支,就是比较冷门,研究的人并不多。

  主要还是因为器件的性能做不上去,没有基于聚合物给体的体系高。

  果不其然,许秋看了眼他们的效率,只有%。

  但搞科研嘛,再冷门的领域,也总有人在做的。

  ……

  审稿和平时看文献略有不同。

  平时看文献的话,可以一目百行,只挑有用的地方看,但审稿是要认真阅读全文的,毕竟要提出意见。

  许秋花费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了两遍文章。

  第一遍他看的比较快,没看出什么毛病来,于是,他就又读了一遍。

  总体感觉,文章还算流畅,应该不是新手写的文,或者是文章经过老手仔细修改,许秋只找出了几个书写错误。

  而且,表征、测试都很齐全,每张图片处理的也都不错。

  那么,问题来了。

  首先要定下大基调,才好写具体的审稿意见。

  是给出负面意见,还是正面意见呢?

  具体点,是建议拒稿、修改还是直接接受呢?

  这篇文章表达方面没有太大的毛病,那么就要判断这个新材料有%的效率,在全小分子有机光伏领域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准。

  全小分子,和许秋现在做的方向不同,不过魏老师还是会把这些文献给他看,因为终归是沾点边的。

  这个领域发表的文章不多,他最近只看到过几篇。

  虽然也只是粗略一扫,没有仔细看过内容,但是像效率这样的重要信息,脑海中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这个领域目前最高效率大概在9%,他记得最高效率的那篇文章发在了AM上。

  这样看来,%的效率,他们想发个JMCA,也算合理。

  现在,大基调已经定下——正面意见。

  那么,是建议修改还是直接接受呢?

  许秋想了想,毕竟是第一次审稿,直接让他们过稿,是不是有点敷衍了?

  还是挑点毛病出来,让他们改一改吧。

  模仿之前收到的审稿意见,他把文章摘要里的内容改了改:

  “作者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这种材料……,基于这种材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最高效率可达%。

  如果投稿人考虑以下建议的话,我推荐这篇文章发表在此期刊上:

  第14页第28行,有一处书写错误,xx应该改为xxx。”

  只有一条建议,看着有点太单薄了,还是再找找问题吧。

  半小时后,他终于又加上了三句话:

  “光吸收光谱图,纵坐标非光吸收系数,建议归一化处理。

  EQE外量子效率图谱缺乏相关描述,建议补充说明。

  GIWAXS图片上,横纵坐标的字体太小,看不清楚,建议放大。”

  这三点,还是许秋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颇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

  他不禁在想,是不是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故意留下一些小漏洞,留给审稿人挑出来呢?

  不过,这样做有点作死。

  万一审稿人看到后,觉得文章漏洞百出,直接拒稿,那就玩脱了。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