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5 世事无常,后浪们太猛辣(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A-D-A类分子最核心的优势,禁带宽度、光吸收范围可以很容易的调控。”

  “我会考虑这一点的,”陈婉清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做之前可以先用DFT模拟一下。”

  过了一会儿,她满怀期待的问道:“学弟,还有吗?”

  “没了,没了,灵感都被你榨干了,”许秋没好气道:“要不要我直接把分子结构给你画出来呀。”

  “那敢情好。”陈婉清接话。

  “有没有点学姐的样子啊。”许秋摇摇头,无奈道:“等你把合成路线设计出来,给我看看吧。”

  “好呀,一言为定。”陈婉清眼睛一亮。

  ……

  周五。

  综述文章的第一、第四部分,已经被许秋和陈婉清整合完毕,摘要部分也写好了。

  由于综述通常没有支持信息(SI)以及图片式摘要(TOC),相当于正文部分基本上已经撰写完毕。

  还差参考文献排序、CoverLetter,以及综述文章特有的版权使用申请()和个人简介(CV)。

  参考文献排序的工作,交给了远在张疆的韩嘉莹;

  CoverLetter在之前写综述计划书的时候写过一次,直接拿来改一改就可以了,许秋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便搞定;

  版权使用申请的任务,陈婉清承担了下来。

  所有出现在综述中,引用其他文献的图片都要进行版权使用申请。

  RSC、ACS、Wiley三大期刊公司对于版权使用申请步骤各不相同,不过大体上是类似的。

  在网上自助填报,包括被引用文献的期刊、年份、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以及综述文献的标题、作者、联系方式、出版商等信息。

  网页自动审核,通过后可以直接得到PDF版本的文件。

  最后,把所有的PDF整合到一个大的PDF文件中,并在投稿时作为一个单独的附件上传即可。

  个人简介部分,综述文章通常会有,部分Article类型的文章也会有,就是把全部或者部分作者的个人简介,包括一张彩色照片,添加在文章中。

  这篇综述的个人简介部分,只有三个名额,而作者有五位。

  许秋、陈婉清、韩嘉莹三人共同一作,四作唐云坤挂通讯,五作魏兴思挂通讯,一般情况下,双通讯或者多通讯的文章,排在最后面的通讯作者是第一通讯作者。

  显然,三个名额中,魏兴思、唐云坤要各自拿一个名额,最后一个名额,自然就落在了许秋身上。

  至于许秋、陈婉清、韩嘉莹各拿一个名额的情况,当然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算是学术圈默认的规则。

  因为唐云坤和魏兴思都是教授,之前都发过综述,个人简介有现成的版本,所以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或者稍微进行修改补充。

  比如,魏老师的个人简介:

  “XX年,魏兴思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XX年至XX年,他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后……XX年,他加入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科学系。现在,魏兴思教授的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及有机/无机杂化热电材料。”

  唐老师的个人简介也是类似的,包括从博士开始的教育、科研经历,以及现在的工作单位和主要研究方向。

  许秋本来打算直接套用他得模板,可仔细一想,他连本科还没毕业,学士学位还没到手呢,总不能把初、高中的经历写进去吧。

  想来想去,他只写了三句话:“许秋,魔都综合大学本科生,现为魏兴思教授的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太阳能电池。”

  没什么经历,还挺省事儿的。

  搞定了个人简介后,许秋继续完善综述文章。

  这次是双通讯作者,涉及到多个工作单位,需要补齐唐老师的个人信息、工作单位。

  此外,在文章最后鸣谢的部分,也要感谢资助唐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同样不能遗漏。

  有机三人组同心协力,终于赶在下午下班前,完成了这篇综述的完整草稿版本。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