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 一语成谶(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一早上,九点二十分。

  魏兴思罕见的在组会前,把许秋和陈婉清召唤到了办公室,手中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纸质文献,神色复杂的说道:

  “新出的一篇《自然》大子刊,《自然·材料》,华南大学徐正宏他们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ADA型非富勒衍生物受体,名为IDTBR,器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0%,你们看看吧。”

  许秋和陈婉清皆是一惊。

  徐正宏教授,在有机光伏领域还是非常出名的,他虽然不是院士,但也是顶尖的长江学者,是国内最早做有机光伏领域的大佬,他的课题组有三个小老板,数十研究生,还有好多个博士后,是那种传说中能在AM上灌水的大课题组,科研成果斐然。

  现在居然声不响的搞了个大新闻,直接把非富勒烯体系的效率上限拉高到了10%,直逼富勒烯衍生物体系的12%。

  许秋心说,上周一还让学姐不要乱立FLAG,当心祸从口出,现在好了,一语成谶。

  ‘徐正宏他们这篇《自然·材料》文章的发表,对学姐的体系影响是最大的,本来在ADA体系6%的最高纪录下,学姐有5%的效率,发一篇AM,有着八九成的概率。’

  ‘现在上限变为了10%,那这5%就显得不那么亮眼了,能发AM的概率直接被砍到四五成,再加上学姐文章撰写水平比较渣,额外再扣除一成的成功率,就只余下三四成,就算能把她体系的效率从5%拉上6%,也大概只能提升两成的成功率,加起来就是五六成,远也不如之前那般稳了。’

  ‘而且,还不排除他们组有其他IDTBR衍生物相关的工作正在路上,如果再让他们发表几篇7%、8%、9%左右效率的ADA体系文章,学姐IDT-ICIN体系的优势就更小了。'

  ‘不过,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并不算大,一方面我的体系是PDI,虽然也算非富勒烯受体领域,但和ADA体系是分属两个细分领域下的,不似学姐那样会受到直接冲击;另一方面,我的效率毕竟有%,离10%也不是那么遥远。’

  ‘虽然有些突然,但事实已经发生了,也只能接受,毕竟世界不是围绕某一个人旋转的,有机光伏领域怎么说也有上百的研究者,总不会都是吃干饭的,随时都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或是从中收获点什么。’

  暗自盘算了一番,许秋和学姐一起翻看起手中的文献。

  效率数据他已经看到了,“大于10%”,都直接写在标题上了,“一种平面型非富勒烯受体用于高效有机光伏器件,光电转换效率10%”。

  撇开效率不谈,许秋最关心的还是分子结构,他翻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