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 里程碑性质的突破(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机光伏的小会结束后,众人开始工作。

  里间实验室,田晴在配制溶液,莫文琳和韩嘉莹在测试器件,外面办公室,陈婉清和邬胜男在办公桌前码字。

  许秋也留在办公室,首先把之前两天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结果,拟合成为模拟实验室的结果,也就是ITIC、IDIC分别为纳米和纳米的结果,既然知道了多次重复数据下拟合的结果,他没打算让田晴再在现实中再测试一遍。

  毕竟这两个最终结果都是通过模拟实验室中大约500个数据拟合出来的,加起来就是1000个数据,如果在现实中再测试一遍的话,至少要花费十天以上的时间。

  其实,不愿意进行重复性实验,这也是国内很多课题组的想法。

  国内的大组还好,小组的话,基本上重复性实验能按照最低的标准来,就按照最低标准来。

  比如有机光伏,很多组都是采用“5批不同批次的器件,20个以上的器件点”这样的条件,包括许秋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

  现在的话,许秋做的最优体系通常采用的都是“10批次、50个以上器件点”的条件,而且还会去NIM送样第三方检测,数据可靠性高上了不少。

  而老外做实验,重复性的实验一般都会超过最低标准不少,而且数据的稳定性,误差棒的长度都比较短。

  这也引申出一个论文造假的评判问题,假如是因为自身实验重复度不够高,而导致其他人无法重复出来,这该怎么判呢?

  你说他没造假吧,这个结果确实重复不出来。

  但你说他造假吧,这个结果就是当时测出来的,而且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

  就很难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发表高质量文章越来越重视第三方检测的原因。

  是真是假,一测便知。

  之后,许秋许秋给光源负责分配机时的老师发了封邮件,申请了九月份的GIWAXS机时安排,以及R-SoXS测试的紧急机时。

  在邮件里,他吹了一波自己的工作,“有望发《自然》大子刊,非常紧急,文章都已经快写好了,现在就差光源数据了”。

  虽然文章其实还没开始写,甚至实验表征数据还差十多项没有完成,但该吹的时候还是得吹一波的,不然怎么要机时呢。

  搞定这两项后,许秋听到实验室方向传来学妹和莫文琳的欢呼声:“效率突破13%啦!”

  许秋闻声,走进里间实验室。

  “师兄,最高效率%啦~”韩嘉莹的笑容洋溢在脸上,开心的说道。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测试的是J2:IDIC-4F体系,遮挡板面积平方厘米。”

  有机光伏领域保持了近四年12%的效率,今天被学妹成功打破并向上跨越了一个台阶,迈入了13%,而且其中J2给体材料还是她亲自合成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