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4 开局一个副教授(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许秋被蓝河拉着聊了很久,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开始讲起人工智能,之后又转移到人治与法治……

  大多数时候都是蓝河在讲,许秋在听。

  要是单论文字阅读量,许秋估摸着自己应该不低于蓝河,毕竟当年挑灯夜读看小说,字数都是按亿来计算的。

  不过,要是从文字蕴含的信息量来看,肯定是蓝河更胜一筹。

  因此,许秋听的也比较认真。

  另外,他也是为了更多的了解蓝河的为人,毕竟是合作伙伴嘛。

  之前许秋对蓝河的印象只是通过见了几次面,吃过一顿饭,翻了翻朋友圈初步建立起来的,可能会有所偏差,只有多交流才能够深入的了解一个人。

  就比如他和学妹,经常秉烛夜谈,一起探讨人生,对彼此的了解就深刻了不少,达到了你知我长短,我晓你深浅的程度。

  两人一共聊了半个多小时,许秋发现蓝河其他能力不说,吹牛逼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说起话来那都是一套一套的,听完给许秋的感觉就是:“哇,这个领域要崛起了,千度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真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大有搞头啊。”

  直到蓝河说起了许秋熟悉的光伏领域,瞬间就露馅了,很多地方都不是很严谨,就比如,外行人甚至部分内行人都一直挂在嘴边的,或者写在文章中的:“有机光伏器件成本低”。

  其实呢,有机光伏领域成本低的概念,是P3HT以及PPV(聚对苯乙炔)衍生物那个时代的事情。

  发展到现在,有机光伏材料的成本已经是越来越高,很难称得上是“低成本”。

  现阶段的新型高效率体系,随便拿出来一个,不论是PCE10给体,还是ITIC受体,哪怕不考虑稳定性等问题,单单比成本都是比不过现在已经商业化的硅太阳能电池。

  科研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最早开发有机光伏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便宜来的,后来研究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高效率和低成本无法兼顾,权衡过后决定先追求效率,毕竟好发文章嘛,于是分子就越来越复杂,成本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而很多人还因为思想上的惯性,没有把之前的观念转变过来,一直沿用十数年前的说法。

  当然,如果强行去说低成本这个事情,也不是不能说,避重就轻就可以。

  比如宣称有机光伏器件通常是100纳米厚度的器件,而硅电池是200微米的器件,同样面积的器件,材料消耗量相差千倍。

  而有机光伏材料的单价,有很大机会能做到硅材料单价的千分之一,故有机光伏器件成本更低。

  其实,不论旋涂、刮涂还是“slot-die”等方法,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