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1 顿时感觉《自然》这个期刊的档次变低了不少(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兴思从漂亮国以“青千”身份引进的时候,手里最好的文章也就是AM,而许秋现在的学术成果,AM档次的工作都是他发表文章的下限。

  虽说魏老师主要是占了回国早的便宜,等到了许秋毕业的时候,形势肯定会更加卷,但现在国内高端科研人才同样还是稀缺,只要有耀眼的学术成绩在,就会成为各大高校争抢的对象。

  况且,许秋现在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如果能让有机光伏领域的性能再创新高的话,一篇CNS那都是保守估计。

  这时,魏兴思继续说道:“等你留校出国了,可以把招到的学生放到我这边嘛,我帮你带……”

  许秋刚喝了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他刚才就在想魏兴思怎么会这么替他着想呢,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

  不过,总的来说,魏老师提供的思路,对他而言也确实是一条比较合适的道路。

  当然,许秋并没有当即表态,而是点点头说道:“我再考虑考虑……我去做实验了。”

  “好,你去吧。”魏兴思盯着许秋的背影看了许久,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许秋每天亲自操刀,制备一批器件,莫文琳等人则负责测试。

  器件的效率不断波动上升,从%,到%……

  终于,在周四的时候,L6-Cl:Y20体系的效率冲刺到了18%以上,达到了%,重复出来了模拟实验室中的结果。

  虽然这一切都在许秋预料之中,但他内心还是起了波澜,激动不已。

  因为一篇CNS级别的工作,对于现阶段的许秋来说,依旧意义非凡。

  杰克马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可以声称“自己最后悔做的事情就是创办了杭城巴巴”,亿达王可以“把一个亿当做是一个小目标”。

  也许,某一天许秋也会“把发一篇CNS当做一个小目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CNS上灌了太多水”。

  不过,现在的他还没有这个实力,还在积蓄力量。

  拿到最关键的效率数据的时候,许秋正在邯丹校区上课。

  他当即在有机光伏团队微信群里发送消息,开始分配工作:

  莫文琳负责到京城NIM做第三方检测。

  韩嘉莹、徐心洁负责接下来的器件制备工作,至少要重复十批器件,之后莫文琳从京城返回后,也会加入器件制备团队。

  邬胜男、范文堂和殷后浪负责完成各种实验表征工作,包括UV-vis、PL、GPC、NMR……

  这对范文堂和殷后浪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熟悉有机光伏领域的整个表征流程。

  此外,邬胜男她们还要负责给瑞典冯盛东那边寄送一批样品,测试TAS、TRPL等。

  许秋则主要负责撰写文章,目标期刊《自然》。

  和当初撰写《科学》文章一样,许秋首先登录了《自然》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