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0章信还是不信_加州第一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是世界强国,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但在美国的老表,欧洲人眼里,美国人是没有文化的“乡巴佬”。

  作为在文化出版领域浸淫半辈子的老家伙,格兰莫对此虽然很不快,便却无法反驳。

  因为这也是事实,有无数事例可以为证。

  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美国差不多同时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直到30年后的1930年,美国才有人拿到了这个奖项。在此之前,几乎所有获奖者都是欧洲人。只有一个例外,那个人是印度的泰戈尔。

  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经济实力无人可比的美国正在扭转过去“乡巴佬”的形象,好莱坞的兴盛,文娱产业的扩大正是典型的外在表现。

  格兰莫不知道为什么埃文会突然想要设立专门的科幻小说奖,但他只是简单想了想,便答应了埃文的要求。因为,无论怎么看,设立奖项都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正如其文化荒漠之名,此时的美国文化界,关于文学的奖项稀少的很。文学奖项方面只有一个普利策小说奖,该奖项由新闻大亨约瑟夫·普利策设立,奖金1万美元,始于1917年。后世影响力巨大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则都还未“出世”,前者要到1950年,后者得等到1974年。

  至于埃文关注的幻想小说领域,虽然有不少的读者,但此时并没有专门的奖项。埃文所知的幻想类三大奖项——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都得在50年代之后才会出现。

  因为是空白的领域,所以设立的难度并不大,唯一需要花一点心思的地方就是如何扩大其知名度。

  知名度意味着影响力。

  所以格兰莫才会建议埃文最好和其他出版社共同设立。

  因为这样可以最快的扩大该奖项——星云奖的影响力。

  没错,这个计划当中的科幻类小说奖的名字被确定为了“星云奖”。

  不用说,提名来自埃文。

  得到埃文授意的格兰莫很快便行动起来,一个个联络电话打向同行。

  格兰莫的提议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

  不久之后,格兰莫回复说星云奖将会于1950年之前问世。

  ……

  纽约,托马斯·杜威的竞选办公室。

  随着离十一月越来越近,杜威的竞选团队每日面临的事务也越来越多,选民接待,政策解答,行程安排,数据分析,讲稿撰写等等,让整个团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不过,在进入白宫这一宏伟目标的激励下,团队成员们表现出极佳的耐力,即使前一天将近凌晨才睡,第二天也能也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但是,和这些人的激情满满不同,身为候选人的托马斯·杜威和厄尔·沃伦,在会议室内议事时,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状态。

  他们忧心忡忡,眉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