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五章 汉中决议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如张春华的分析,杨松心里并不是没有“汉中”这笔“买卖”,但合作目标只会选择辅汉势力,尤其是对雍侯……

  蜀侯刘璋和天师府的仇怨太深,如果蜀侯入汉中,估计天师府的人都要倒霉,杨松心里也突突。

  杨松出身的杨氏,世代在汉中,他也没有来楚国发展的意思……

  人贵自知,杨松知道自己这两下子,在楚国根本什么都不是,之所以楚王看重自己,那是看重他在天师府的身份!

  如果投雍侯、投汉室朝廷的话,那就是不同的情况。

  到时雍侯入了汉中,他的地位反而能够水涨船高,毕竟汉中的情况也很复杂,对百姓的凝聚力很高,所以任用旧天师府官员,将对汉中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帮助。

  只要不是那个没脑子、还容易上头的刘璋,杨松不担心自己的“利用价值”。

  至于其他天师府的同僚……

  按照杨松的理解,自己非但不用担心报复,反而他们到时会抱紧自己的大腿,他完全能够左右逢源。

  这也的确是合理猜测……

  真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张鲁的亲信,其他人不会记恨杨松——最好的例子就是黄承彦,谁都知道是他策反了蔡夫人、策划了献州,但现在哪怕是南郡士族,不也照样和黄承彦亲近抱团?

  不为了其他,因为黄承彦是荆州、更确切的说是南郡、以及小半个南阳的士族,在楚国朝廷中的代表,其他南郡士族就必然与其和好并抱团。

  为了往日的仇怨,而放弃争取未来的利益,可不是士族会做的事情。

  当然,杨松虽然有士族的意识,但是……本身的贪欲却也十分膨胀,这令他会受到直接利益的影响。

  演义中杨松也是过于贪婪,而令曹操不喜,拿下汉中后,对所有人都是安抚,唯独斩了杨松示众。

  因为有杨松直接透底,楚国与汉中迅速在“踩到张鲁小心肝”的边缘,达成了协议。

  汉中不仅将对汉水堰出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并且还将高价收购了五百副板甲。

  所幸汉中要运货物到荆州,还是比较容易的,虽说汉水有些水段走不了大船,但至少是顺江而下,等到季节合适、水流不枯不急的时候,小船慢慢运总能运过来。

  至于五百副板甲……

  会有汉中的商队自行运输,不必楚国操心——这也是天师道的优势之一。

  因为缺乏直接商路,甚至间接商路都很受限,汉中的确是最不容易被楚国“割”到的地区。

  对魏国、幽州,白图还可能走海上航道交易,不仅是官方交易,楚国的港口也欢迎商船,只要有路,低成本、高质量的盐、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令两地的资源,从民间流向楚国!

  而中原更不用说,宛城、寿春都是大型半开放进出口大城。

  至于西北等地……毕竟他们都是辅汉势力,内部商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