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国的“缺陷”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轮船”的名字由来,本来就是指“有轮的船”、“轮驱动的船”。

  历史上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明轮船存在,因为其有轮的特征,也被称为“车船”。

  唐代的时候开始有在船身两侧有两个、或更多轮子的车船只出现,宋代时甚至有三层高、可纳上千人的楼船,也采用明轮驱动,元末明初陈友谅的水军1,也是使用车船进行水战。

  19世纪初,欧洲最早出现的、有实际意义的蒸汽船,也正是以明轮为驱动组件。

  后来改进出了“螺旋桨”,以数片浆叶构成的螺旋状推进器,因为相比于明轮,更加稳定、不会在颠簸中出水面,并且更加不易损坏,成本也更低的优势,取代了明轮的地位。

  不过因为习惯原因,后世依旧将蒸汽船称为“轮船”。

  当然,现在楚国轮船,既不是蒸汽船、也不是真气船,而是……人力船!

  和宋明时的车船差不多,主要靠脚蹬,论改进之处的话,就是楚国的辘轳、滚轮、杠杆等等技术,设计独到、工艺精良。

  另外就是多了兽笼和真气供能的输入口——没有大型真气机的储藏设备,不过船上的战将,可以实时向其中输入真气。

  至于“兽笼”则是类似于大型仓鼠轮的构造,牛马驴等牲畜,可以在其中行走或跑动供能。

  无法作为主动力,实验性质居多,但也聊胜于无。

  毕竟人力也好、畜力也好,效率虽然比摇桨要高不少,但说到底都需要供能的“生物”也在船上,对效率的提高也就很有限——要多一头牛的力气,也就要真的承担一头牛以及其饲料的重量。

  只有将储存有大量真气的真气机作为动力,才算是效率本质上的提升!

  不过这类江船,楚国也都制造了一些,毕竟工匠的工艺,也需要打磨,算是作为真气船的“前置工艺”。

  实在要使用纤夫河段,也尽量铺就轨道,以及与轨道契合在一起的“轨道自行车”,而轨道自行车可以用于拉纤,也就是可以悬挂绳索、拉动船只。

  尤其是需要纤夫小腿、甚至腰以下都需要水中浸泡着劳作的河段,尽量修建辅桥来铺就轨道。

  不仅提高拉纤效率、节约了那部分和水较劲儿的人力,而且也是为了改善纤夫的工作环境。

  本质上还是靠人力,聊胜于无+1。

  另外黄月英还设计了一种“水利拉纤”结构,可以在近岸处搭建水车,并且水车的动力,通过齿轮、链条的传动,将被用于在特殊轨道上行驶的“助力车”上,在骑行时更加省力。

  算是进一步减少了纤夫的负担……

  只是因为需要大块平整的土地,而有这种水岸的地带,多半水势也不会太急,自然纤夫的作用也就比较小,所以……也只能说聊胜于无。

  种种“聊胜于无”累加起来,在没有“真气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