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变故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造士兵、甚至还装备有板甲吗?

  当然,即便如此,公孙氏终究是不敢和魏国硬碰的,在魏国表现强硬后,公孙康便只是敷衍的安抚了一下各部族的首领。

  虽然公孙康为人霸道,但是乌桓、鲜卑……哪怕是他妹夫的扶余国,在他眼里也算不上自己人。

  不过后来魏国的捕奴队行动范围,甚至从海路,扩散到了炒海鲜半岛南部的三韩……

  一些世家豪右,直接以自己的船队,前往三韩、掠夺劳动力,甚至有些直接在当地扎下根来,武装建立血汗工坊。

  而一些来辽东做生意的三韩人,也在途中被劫掠,余众抵达港口之后,向的楚国驻军汇报。

  有几次凌统在衡量过时间、航速之后,当即下令出兵追赶……

  那些北方士族,倒是也不敢和楚国的舰队炸翅,被楚国堵到的话,通常就直接放人,在楚国巡航的范围内,也会收敛一些,只是……海洋太大,而且在三韩的时候,楚国也管不了,也无法去搜查不在辽东两个港口停靠的船只。

  凌操想到楚王和太史将军的谆谆教诲,认为此事魏国虽未敢对其他汉民动手,但也有损大义、有悖楚学,与前汉匈奴强盛时的豺狼行径无异,于是特地派人回报此事。

  至于消息传到白图手中的时候……

  的确正如凌操所想——白图早就从捕风卫,得到了更具体的情报。

  毕竟黄天姬一直找不到也就罢了,如果连魏国这么大规模的行动都不知道,那太史慈怕是要内疚请辞。

  不过凌操的汇报,更侧重于三韩、扶余等部族,对魏国此举的感官……

  而捕风卫的汇报,则是更加侧重于魏国内部的情况——毕竟对于北方地广人稀的各部族,无论是从重要性来说、还是从潜伏的难度上,捕风卫都不会太重视,反而魏国民间动向,一直是监控的重点。

  其实今年年初的时候,巧匠营就仿制、并且改良了楚国的纺织机——毕竟这类纯机关学制品,很容易被仿制……

  因为缺乏更能够发挥纺织机性能的陆地棉,仅仅纺纱纺麻,所以多锭纺织机在楚国利用效率并不算高,但在民间也已经很常见,真的打定主意要刺探的话,根本不可能保密。

  魏国获得改良纺织机之后,也效仿楚国的工坊税,并且将技术有偿分享了出来——和当初江东的情况相似,新增一种税会引来反感,但新开辟一个产业,并且从一开始就征税,这就容易接受得多。

  因此北方的世家豪右,盯上了更适合纺织、且更御寒的羊毛,以及……“白捡的劳动力”。

  之前对于世家豪右来说,这些异族毫无用途,野性难驯、也不会种地,再说种地的农户也很充裕。

  而现在劳动力的不足,以及纺织机的可操作性,加之魏国变相的放开了一部分军械的民间购买权,甚至允许少量姬造士兵转化为家兵……更加诱使他们在北方开始搅动风云!

  一般的小部落,几十个板甲骑兵就能横扫,中型部落也挡不住几百板甲骑兵,直接杀死或者极限透支成年男丁,带走牛羊、俘虏妇孺回来做劳工……

  至于大型部落?

  直接用大量的毛织品,与他们交易牛羊、甚至奴隶人口,实现“良性循环”。

  对楚国的直接影响,也已经显现了出来——在北方,楚国的江东锦与布帛,底层市场被迅速挤压。

  相比于楚国来说,魏国的染血毛织产业,成本的确够低廉,而且羊毛也更御寒、适合北方……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