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九章 分内的工作(5/6)_我就是大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其实《看电影的艺术》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从价值观、剧本、情怀、艺术技巧、制作技术、态度、表演几个方面入手!

  一部商业片,如果演员阵容还算可以,那起码这电影是企图奔着市场来的,否则他也不会支付那么高的片酬。

  如果态度还好,那这电影起码不是来明骗或明抢的;

  所谓的态度,就是宣发的时候没有包装自己!

  最常见的包装就是情怀,不好意思,又要拿《爱情公墓》举例了…

  不过《爱情公墓》赚的不算多,最不要脸的应该是《后来的我们》,刘导演在《后来的我们》主题曲发布会现场承认影片的商业本性,可在票房告捷后又突然改口成——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五一档的爱情文艺片。

  明明是商业片,却削尖了脑袋想往文艺片的禁区里钻,为什么?

  逼格高呗!

  明明以小三视角,讲述了“我们为什么会出轨”的心路历程,却非要无病呻吟出什么“后来,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

  爱还用学?

  做呗!

  咳咳,回到主题,如果按照《看电影的艺术》标准,《唐山大地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属于佳作!

  价值观、剧本、情怀、态度、表演,无可挑剔!

  至于艺术技巧,制作技术,亿的成本摆在这,这还不算有诚意?

  而且谭非注意到了很多观众没有想到的问题:尺度!

  《唐山大地震》的尺度很大,裸露的躯体不算什么,关键他在剧情中掺杂了一段剧情,一辆宣传车缓缓开来,旁边跟着两个背枪的民兵,一个年轻姑娘在车上广播:全市公安民警动员起来,警惕有人哄抢国家财产,发国难财,一经发现,就地正法,决不手软!

  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根据文献记载,唐山大地震之后,废墟上抢劫成风…

  成群的郊区农民,赶着马车,开着手扶拖拉机,带着锄、镐、锤、锯…像淘金狂似地向唐山进发。

  他们真的是抢劫!

  如果不是民兵们日夜巡逻,估计他们连银行、粮库都敢抢…

  谭非笑着记下了这一笔…

  电影结束的时候,现场很多人长吁了一口气,怎么说呢,《唐山大地震》固然残忍,然后给了观众一个宣泄的通道。

  方灯获救了,代表着希望还在!

  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好像《辛特勒的名单》,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黑和白,但那个小女孩却一身红的出现。

  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得深沉,让观众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电影史上,不管用过多么细腻的华丽的颜色,或者多么深沉的凝重的颜色,也比不上这一身红,遥遥不及。

  如果这抹红色出现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却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当然,斯皮尔伯格拍摄《辛特勒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