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9章公孙瓒的烦恼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毫不在意,现在高顺兵强马壮,岂能惧怕单个的大族反叛?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和出身不同,考虑问题的出点也不同;戏志才乃士族出身,虽然是衰败的士族,那也是士族,当然希望高顺能与士族和平相处了。

  高顺关心的重点是如何对待魏郡太守公孙瓒,至于桥瑁联合诸人对抗董卓的事情,高顺并不陌生,他判断,应该与历史差距不大;那是袁家和士族的游戏,他却不想参与其中,为他人做嫁衣,只需坐山观虎斗便可。

  戏志才建议高顺,年前便要前往冀州,就任冀州牧;对于公孙瓒,能收复便收复,否则只能歼灭或者驱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与高顺和马贵的观点相似。

  公孙瓒,字伯珪,来自偏远的幽州辽西郡。他的家世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母亲出身卑贱(估计是小妾),连带着影响了他的身份,使他只能当个州郡小吏。

  但公孙瓒本身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人长得英俊潇洒,声音洪亮有力,记忆力强,反应又快,且非常忠义;郡守对其相当欣赏,便将女儿嫁给了他,使他身价倍增,也有机会拜大儒卢植为师。

  刘备第一次见着这样一位出色的同窗,深深为之着迷。

  公孙瓒也很喜欢这个闷骚型的小弟,两人便走得很近。好景不长,没多久公孙瓒便回辽西属国当官去了,不过两人这段非比寻常的关系,却成为之后刘备出道的重要基础。

  几年之后,刘备已经长大成人,他的确是有些本领,人长得够高大,相貌够特别,会做人,会说话,喜欢和一些“豪侠”来往,以他的个人魅力,一下子便吸引了涿郡附近的“少年豪侠”争相投靠;尤其是他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加上他自称皇室宗亲,让许多人乐于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其中最坚定的跟随者便是涿郡的简雍(耿雍),对刘备充满了信心,不离不弃。

  由于高顺的到来,强势崛起,建立了强大的幽州军,轻松剿灭了幽州和冀州的黄巾贼,使得刘备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其后,公孙瓒就任辽东属国长吏,在都尉宗员的支持下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刘备带领他的伙伴,到辽东属国投奔了老同学公孙瓒。

  公孙瓒被调往凉州,刘备等人跟随前往,希望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

  随后,公孙瓒获得大将军赏识,顺利投入大将军门下,有了坚强的后盾,不管是官职还是军队人数,都在急提升,刘备在公孙瓒势力中的地位也在水涨船高。

  后来,在大将军何进的安排下,公孙瓒被朝廷任命为魏郡太守,成为大将军的外援,刘备又跟随到魏郡,当时他已是别部司马的官职了。

  在冀州,公孙瓒与州牧兼太尉刘虞相处的还算不错,公孙瓒负责对辖区内的黑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