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杨蔻蔻不是杨丽君_长乐里:盛世如我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是我祖母留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五十年代后期的都不在了,应该是她自己付之一炬了,希望能给你的研究工作带来帮助。”老潘将密码箱调个个,推到钱清源面前,活像是进行交易的大毒枭。

  潘家宁愕然,她怎么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些宝贝,怎么就要交给钱伯伯,如此珍贵之物难道不应该自家留着作纪念么。

  “我可以看看么?”潘家宁问道。

  “当然,这是你曾祖母的东西,你看看吧,看看她老人家的字,再看看你的字,写的像狗爬一样。”老潘笑道,其实潘家宁的硬笔书法并不差,有些家长就喜欢通过贬低来激励儿女进步,这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潘家宁随手拿了一本蓝色布面的日记本翻开,不得不说曾祖母的书法确实不错,但这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找的是写下日记的时间。

  曾祖母杨丽君是慈溪书香门第的小姐,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文字凝练干脆,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记录,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总结一次,只记大事,不记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杨丽君在根据地从事妇女教育工作,看时间是一九四七年。

  潘家宁放下这本,再拿起一本翻看,就这样翻了七八本,终于找到一九四二年份的了,她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往前翻了十几页,停在五六月份时间,却看到记录上满篇都是整风运动。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这个时间杨蔻蔻应该在上海,和赵殿元在一起啊,怎么会在延安呢,她继续往前翻,在四个大人的目光注视下,旁若无人的查找着证据,终于在一本红色缎子面日记本上看到了民国三十年的字样,转换为公历就是1941年,杨蔻蔻与赵殿元初相遇的时间。

  这一本上的文字和后几年的截然不同,写满了小儿女缠绵悱恻的心事,恨嫁,幽怨,伤春悲秋,甚至还做了几首诗词。

  潘家宁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字,这一段是这样记录的:

  “昨日抵沪,伺机遁走,秋雨瑟瑟,举目无亲,幸得好心人相助,于陋室栖身一晚。今日与同学会合,万幸至极,乘车北上,投奔革命圣地去也……”

  潘家宁将这段话咂摸了好几遍,在赵殿元的故事里,这一段是他们爱情的开始,但是在曾祖母的描述中,仅此一晚而已,次日就奔赴延安去了,哪有后面的故事,难不成有人冒名顶替?杨蔻蔻和杨丽君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人。

  钱清源笑眯眯道:“家宁,喜欢历史的话,转行还不晚哦。”

  潘家宁长吁一口气:“钱伯伯,您准备研究什么课题,需要用到我曾祖母的日记。”

  钱清源道:“主要是上海地方史方向,更确切一些,是对上海弄堂的研究,这方面是缺乏专题研究的,使得上海弄堂史在人文世情,民生百态的描述研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