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章贵族蜜蜡_大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古发掘已经证实,该文化的大型块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

  商代玉玦呈片状,你看,这个就是防商代的玉玦,尺寸一般在5至10厘米,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光素的,环窄,另一种为龙形玦,作卷曲龙形,龙张口露齿,背饰扉棱,龙身饰勾撤云雷纹,俗称‘假阳文’,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

  这块是周代的,看着好像一样,但还是有点不同的,周代玉玦仍作片状,肉部明显宽于商代,中孔较小,并出现椭圆形块,玦身多为光素,部分饰弦纹、云雷纹,纹饰与商代相比有简化趋势。

  龙形玦很少,且多无脊齿,春秋、战国玉玦数量最多,此期玉玦形体较小,一般直径在3至5厘米,玦体作扁片状,普遍饰有纹饰,素面的很少。

  纹饰主要是当时流行的细密风格的蟠螭纹、蟠虺纹,用双钩阴线或宽阴线隐起加发丝线方式饰纹,动物形块简化成阴线刻交尾双龙、双兽纹玦,少数精品在两端透雕兽首形象。

  汉代玉玦虽然出名,其实不多,风格沿袭战国,小玦不及战国时精致,此时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玦,直径在10厘米以上,应是佩玉或符节器。

  宋以后出现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战国造型,宋仿纹饰多不合古制,块体比战国厚重,明、清两代伪古玉玦,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很难达到战国时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往往徒具古形,缺乏古意。

  你看这些,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代的风格都有,所以就算全都是新工,也值得一看,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板心不黑,这些新仿使用的是疆省那边的碧玉,虽然不值钱,但怎么也是玉石,带回去把玩一下,还是不错的。”

  听常青藤这么一说,于山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常青藤明明知道这些玉饰没有多大价值,还在这里仔细查看,原来还真是有点门道。

  “这些东西都怎么卖?常老有没有兴趣?”于山被常青藤说的有了兴趣,再说这些虽然是仿古玉器,但怎么也是玉石,所以他也有了买下来的意思。

  常青藤摇了摇头道:“我家里有不少,今天过来也就是看看,如果小于喜欢,就买下来玩玩好了。”

  本来那个老板被常青藤说的脸色难看,现在听到于山要买,自然喜笑颜开。

  “这位老哥是懂行的,也知道我这些雕工还算不错,加上是真的碧玉,所以价格有点虚高。”老板一脸谄媚的看着常青藤道。

  常青藤摇了摇头,最终没有说话,而于山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他直接道:“你就不要虚高了,雕工再好,也是机器工,这样的工艺可不值钱,还有,不要以为我真的什么都不懂,这种碧玉是切割手镯剩下来的废料制作的吧?

  别的我不知道,那种废料,在网上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