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章 处理政务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轻了小皇帝的负担,照准就行了!

  但是这个时候,票拟还不是内阁的权柄,而是三杨作为辅政大臣的权柄,朝野上下也压根没有把票拟当做内阁的分内之事。

  直到后来,司礼监坐大,不断有权宦闭塞圣听,朝臣和天子都意识到,在外朝和内廷之间,需要一个调和内外的机构出现,内阁才真正被赋予了票拟的权柄,甚至到最后,因为这个特殊的作用,逐渐力压六部,成为首揆阁老。

  但是现在,内阁还远远没有这种地位,三杨病逝之后,内阁更多地变回以备咨询的地位,只能票拟一些琐碎的小事,票拟制度几乎被废除。

  这次京师突然遭逢大事,上禀上来的奏折,基本上都是紧要之事,金英自然也是按着规矩,直接拿到了集义殿。

  此刻听到朱祁钰说,要恢复票拟制度,金英不由得心中一震。

  再三犹豫之下,金英还是道:“王爷三思,票拟之制,毕竟是三杨辅政之时的权宜之计,若是形成制度,恐会令文臣坐大……”

  朱祁钰挑眉,看了一眼金英。

  他确实没有想到,金英会说出这番话来。

  应该说,金英说的一点都不错,票拟和批红,本身是皇权的范畴。

  朝廷本就设有通政司,用来收纳奏章,上传下达,并不需要内阁来行使这个职责。

  所以先送内阁,只能把票拟的权柄给出去。

  如此一来,势必会让内阁坐大,使文臣的势力进一步扩张。

  这也是有明一代证实了的。

  不管怎么说,金英都是内臣,从皇权的角度出发,这一点其实是应该避免的。

  臣权和皇权在大多时候是对立的,臣权越强,皇权便会衰弱。

  站在皇帝的角度,大多时候,应该做的也是加强皇权。

  但是……

  这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人的想法。

  有前世的经历,又看过大明数百年的兴衰,朱祁钰的心里清楚,皇权和臣权,只有相对平衡的时候,才是最佳的状态。

  他自然明白,臣权过强,会欺压皇权,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则,内阁的设立,是对大明有利的!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抛开臣权和皇权的关系不谈,内阁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调和内外,提高了政务处理的平均水平。

  说到底,将朝廷所有的政务都寄托在君上一人的身上,是有风险的。

  如果君上是明君,自然一切皆好,但是若是昏君或是能力不足,政务的运转就会大受影响。

  内阁的大臣,至少是经过千万士子当中筛选出来的,处理朝政的基本能力是足够的。

  将朝政寄托于制度,而不是寄托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这一点是对大明的稳定有利的!

  除此之外,朱祁钰认真反思了前世自己失败的原因,除了重病和没儿子之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政维系于君上一身。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