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1章 廷议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迟迟都没有判决。

  这一年的工夫,风起云涌,朝廷上下诸般波澜,众人都险些要将这人给忘了。

  结果,却在这个时候被提了起来。

  当下,便有内侍将奏疏呈到御前,天子仔细看了看,旋即便道。

  “苗地之乱虽平,但平越血书,朕仍字字在心,王骥率师讨伐不臣,却不能安民平乱,此非失职,更乃渎职,若不严加处置,平越数万冤魂难安,念在王骥曾于国有功,传旨,削去王骥靖安伯爵位,罢去一应官职,流放铁岭卫戍边,其余涉及人等,一概论罪。”

  王骥的结果,其实早已经注定了。

  平越的一封血书送到京师,无论王骥到底是不是挟寇自重,他的战略到底是否有错,都不重要了。

  数十万军民被迫易子而食,而且还被人在朝堂上捅了出来,朝廷无论如何都是要给个说法的。

  也就是王骥身上还有个靖远伯的爵位,不然的话,他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如今的情况,保住了性命,止罪于一人,未牵连家族,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因此,即便是和王骥有交情的大臣,这个时候,也没有人站出来多说什么。

  于是,于谦拱手领命。

  旋即,天子再度开口,问道。

  “刑部,依照大明律例,罗通一案,该如何处置?”

  说起来其实有些可笑,王骥的事情闹得这么大,但是实际上,仅凭平越的那封血书,最多削去他的爵位,罢职为民,还不至于流放。

  因为,这事情闹得再大,毕竟还算是在朝廷博弈的政治范畴之内,并不能算是什么大罪。

  真正让王骥被流放铁岭的,是他包庇罗通,欺上瞒下的罪过,这才是明文写在大明律当中的。

  所以,王骥的处置,天子直接就定了,但是到了罗通,却需要询问刑部的态度。

  而这件事情,很明显兵部和刑部是通过气的,刑部尚书金濂大步出列,拱手便道。

  “陛下,罗通倒卖军器一案事实清楚,依例,私自倒卖军械,视同通敌大逆,念在罗通在瓦剌一战中于国有功,刑部拟判秋决,但可宥其一家老小。”

  不抄家,不灭族,只杀罗通一人,应该说,这也算是念及罗通的功劳,轻判了。

  只见天子点了点头,道。

  “准刑部所奏,罗通处斩,其家人不罪,其他一概涉罪人等,一概论罚。”

  “臣领旨。”

  金濂拱了拱手,退回了远处,但是,于谦却依旧稳稳的站在丹墀中间。

  北风呼啸而来,卷动龙旗招展。

  这桩迁延了一年多的案子,终于到此为止尘埃落定,尽管心中早已经对此有了预料,但是,真的宣布的时候,场面还是不免一片肃杀。

  当今圣上素来宽仁,即便是当初追究王振余党,除了被当中打死的马顺之外,也基本没有动过屠刀。

  唯一的一次,可能就是使团一案,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