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六章 突破(上)_易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按照发下一半的标准,每人三斗面粉,一斗麸皮发下,并且领面粉时,也领田宅书,等大帅命令一到,就发下。”

  “主公,这剩余的可不多了!”薛远皱着眉说着。

  “以后只要维持军队,并且到了下月底,就是稻田成熟了,这可不是六千石了,稻子亩产有多少,有四石不?”

  王守田隐隐记得地球上有条记录。

  《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这就是说,灌溉水稻田的平均亩产是四石。

  这还不考虑着高产良田。

  果然,薛远一沉吟,就说着:“我观此田,有之。”

  “那就对了,稻田总计有三万亩,可得十二万石,还忧粮食不成?”王守田哈哈笑着的说着。

  “是,主公!”

  “不过,这三千亩麦田无人打搅,这三万亩稻田,未必就没有打搅了。”王守田眯着眼,看向远处:“我当绸缪之。”

  这打搅,不但是内,也是外。

  一年二季,就有二十万石,是何等概念?

  大帅别看拥有一府一县,但是被分配了去,实际上收入也未必有这样多的粮食!

  这是由于,在别的府县,有着地主和豪强,有着官吏盘剥,因此百姓负担超过了五成,但是大帅拿到手的,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而汲水县除了后面一些地主,在这四万亩里,没有任何地主豪强,官吏也不多,因此直接获得一半,由此可见王守田现在的经济实力了。

  十万石粮食,就算是极辛苦锻炼的士兵,日食5升,也可养上二千人,更加不要说不断增长流民了,每增长一千户,就可养兵一倍!

  想到这里,王守田才深刻理解到,当年为什么屯田于汲水县的李承业,第二年就能反攻为守,打下川中都,并且还主动将太素县交给自己(当时自己大喜,认为他忠心耿耿),并且有这样多的人才依附,以及造反的本钱——实是粮足兵精啊!

  太素县并非是空白地,自己得了,也只能依惯抽取十分之一赋税,还惹得百姓怨言,而李承业只要有着汲水县,不断吸取流民,就有着推翻自己的本钱!

  可惜前世,竟然对这个关键不知,以为自己掌握了二府七县,远在一县之上,不想在实力上,最多的旗鼓相当!

  再怎么样有天命,气运也不是凭空而来,唯有掌握了这帝王之资,李承业才一发不可收拾——如龙得水。

  王守田舒出一口气,这关键也不是立刻想到的,而是今日算到产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关键。

  不过,这十万石,自己不能全拿,可以送一半给大帅!

  从思考中醒来,这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文吏已经将一卷卷文书都叠在了长桌上,忙的满头是汗。

  而一边的官吏,将已经磨出的面粉和麸皮分成二半。

  王守田就问着:“授田书可准备完了?”

  “大人,一千二百十一户,已经基本准备完毕,就等大人下达命令了。”

  王守田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顶上的云气,就这片刻,顶上云气又浓了不少!

  就在这时,远处有着骑兵的声音,一骑先进来,翻身下马,跪在地上:“报,秘书郎李显,带着大帅令喻来了。”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