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一章 产学研体系 二_3335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情,无端被专员一通责难,真是糟透了。”

  马车就这样在翁广安的连连哀叹声中驶进了桔树乡的北方化工厂内,在取了公文包后,翁广安这个年轻的穿二代也不停留,大步流星地走进了位于厂区内某个偏僻角落,这里可是放着他的很多“宝贝”呢。

  唔,好吧,准确地说,翁广安的这些宝贝总价值不过两千余元,是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委托收集上来的各类动物骨骼,其中甚至包括巨大的鲸鱼骨骼,因为都是些不值钱的废料,因此收购得非常廉价,只花了两千多块钱便把这个面积不小的荒地给堆满了。

  “翁组长,乡里农户们的反响非常良好,很多人都说骨头渣子做肥料古已有之,但效果这么好的他们还没遇到过。”一位穿着破旧牛仔布工作服的高中生见翁广安回来了,打了招呼,说道:“看来您指出的是正确的,包括海鸟粪、海豹粪便、动物骨骼在内的一切所谓的旧式传统肥料,如果不用硫酸进行处理的话,那么其吸收率将低得令人发指,大量宝贵的营养成分就流失掉了,没有被农作物或果树吸收。”

  其实,东岸人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大量使用含磷肥料了,其中包括南铁公司从秘鲁、智利进口的海鸟粪,从马岛挖回来的海鸟粪和海豹粪,南海渔业公司运回本土的鲸骨粉等等。这些所谓的肥料其主要化学成分应当就是磷酸盐,尤其适用于果树生产,不过东岸人近些年在做了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这种原始的肥料如果不做特别处理——比如使用硫酸以提供其可溶性——的话,那么其吸收率将非常有限,白白浪费了大好肥料,因此这才有了翁广安他们这个研究小组的成立。

  简单地来说,这个翁氏领衔的科研小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硫酸处理像收破烂一样收回来的大量动物骨骼,将其从磷酸盐变成过磷酸盐,以使其能够更好地被农作物所吸收。毫无疑问,这种处理过程将消耗大量的硫酸,但比起肥料的“增值效用”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硫酸在此时的东岸也不是什么贵重事务,一吨的价格也不过才接近九十元的样子——如果是内部成本价的话,可能还要更低一些——目前自然院化学所也已经为这种过磷酸盐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专利局注册了专利,并正式授权给了北方化工厂生产,并且只收取售价5%的专利费,也算是支持农业生产了。

  翁广安等人的这个技术小组曾连续几年去桔树乡周边的农村,对使用和没使用过磷酸盐肥料的农作物进行过数十次对比评估,结果自然是极为喜人的,过磷酸盐肥料的效用确实十分惊人,或许这意味着今后磷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过,包括农业部、科技部、自然科学研究院和北方化工在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