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一章 基础工业的进步 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于平安县的某间实验室内,即后世的“俾斯麦棕”。

  不过无论是磺化反应还是重氮化反应,东岸人目前对其的研究还仅仅限于很低级的阶段,相当于将将摸到了门槛罢了,离深刻认识和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这两种反应也仅仅是一些高级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调配各种颜色作乐的工具罢了。

  刘雪飞作为资深的化学研究人员,对于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在染料技术上的进步自然是非常了解的,不过作为偏工业应用方向的研究人员,她本人对诸如此类的“前沿科技”没太多兴趣,她更关注的还是如何在有机化学行业进行产业化,比如如何优化苯胺这种堪称染料化工中“中间体之王”的物质的生产。

  她自己私人搞的研究团队在学习之余,做得最多的大概就是配合她研究使用硝酸、硫酸处理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然后生产苯胺。她亲自花费巨额资金搞了一条微型苯胺生产线,然后不断研究、做实验,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力图做到最好对硝酸、硫酸、醋酸还原时需用到的用量和用法也进行了研究,以最大程度节省这些昂贵的原材料硫酸在东岸可能还便宜些,但硝酸和醋酸的价格就贵得离谱了,因为目前尚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两种酸的生产线,有的多是实验室制备或半手工生产罢了。

  对于刘雪飞有志于投身染料这种行业,在座的三位好友都有些不太看好,因为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这种研究其实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都不够造的。君不见,现在国营染料厂、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染料科、煤焦油科等单位都只是稳步制定计划,每年完成一个小目标么?不是他们不想多做实验、多搞研究,实在是项目太多,而钱又不太足够,如之奈何?只能挑重要的立项了!

  “难不成你还想做苯胺生产大王?”这是朋友们对刘雪飞最初的询问。不过在得知刘大科学家研究苯胺的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也仅仅是为了赚取大量金钱供自己下一步在科学上的不断“挥霍”时,众人也只能说声佩服了。这到底是人生目标和理想的不同啊,有的人赚钱是为了享受,而有的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志向,真是没法说了。

  王华督自认为自己整天为东岸煤气公司东跑西奔是为了赚钱,为了社会地位,而不是口头上宣扬的“为居民们照明”、“点缀城市的风景”等高大上的理由。因此,在面对翁广安、刘雪飞这类比较纯粹的科研工作者或者说科研资本家,他还是感觉矮人家一头的,因此接下来都没怎么敢说话,动员大家买东岸煤气公司债券或股票的事情也就没再提。反倒是一直没怎么出身的情报官僚盛德鸿,最后允诺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