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0章 添头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显眼,讲的是文物价值。

  商代的平行线纹、叶脉纹铜镜也各有一面,同样不显眼;

  至于西周时期铜镜,放了两面素面镜凑数。

  打头这五面镜子都不起眼,甚至还有点难看,可真费了外联、采购人员们不少力气。

  不起眼,丢在文物市场上估计不仅卖不上价,甚至还会无人问津。

  少,还要确定确切时代,那帮子文物贩子们可不大能看出它们的确切年代。

  为了避免展出后被来参观、研究的大佬们笑话,为这四面镜子,都有农馆长的一帮北方朋友的帮忙,不然还真凑不齐。

  往后,一到东周时代展区,姜汶等人就看花眼了!

  品种大丰富,除了金银错工艺的在第一展厅,那个时期所有类型青铜镜这皆有!

  汉代铜镜又是大全套,两晋南北朝的铜镜一般情况下也就工艺凑合,可这精品不少。

  一至隋唐...

  花鸟镜、团花镜、瑞兽鸾鸟镜、四神十二生肖镜、人物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等等大集合的同时,连一些极为稀有的特种工艺镜这都全有!

  张楠这会就看着面非常漂亮的镜子在说:“这面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在唐代那会,皇帝只会赏赐给四品以上的官员,一般人有钱都用不得。

  身份地位象征,有这镜子的估计在皇帝心里也有个名号...

  不说这图案,金银平脱工艺的镜子,那会就是定制的特种高级奢侈品...”

  介绍牌上写着点内容,张楠说得更仔细,把工艺都介绍了一下,然后对陪同的博物馆主任说了句:“这牌子差点意思,把这种工艺的简介也要加上。”

  主任,馆长就是张楠自己。

  这位连连应是,还连忙在手中的笔记本上记下来。

  要让参观者知道华夏历史上拥有那么多高超的工艺,像张楠要主任同志加上去的制作工艺说明,就是为了这个。

  金银平脱,就是将加工成极薄的金银饰片用生漆贴在镜背作纹饰,空白处及贴金银处髹漆数重,再细加研磨使花纹与漆面平齐,从漆面中脱露出来。

  不在标识上说明,一般参观者哪能知道这些。

  “这面镜子是在美国搜集的,原本在个参加过二战欧洲战场的老头子手里,说是战利品,其实就是从德国老百姓家里搜刮的,谁会没事带着这家伙上战场...”

  三个客人一听,都笑了起来。

  是呀,这叫顺手牵羊,不过也没人会去指责那个二战美国老兵。

  都脑袋拴裤腰带上去玩命了,顺手带点纪念品回来不叫个事。

  “...那个老兵就看着这玩意看着漂亮,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哪个国家的,也根本不了解东方,甚至都不知道这是面镜子,就以为是件古董摆设...”

  张楠是笑着说话,铜镜背面太漂亮,正面这千多年过去已然黯淡无光,对一个一点不了解东方文化,更不了解华夏文明的美国人而言,出现这样的可笑误解属于正常情况。

  很多美国人很自我的,只关心自己,从不关心国外的事。

  张楠又道:“...西秦历史博物馆里有一面一模一样的,应该都是皇帝赏赐,小批量定制。”

  多少钱买的?

  标牌上写了美国回流,但没写具体情况,犯不着。

  其实当时花了一千美元,不便宜,那位老爷子参加了《寻宝节目》,便宜了不卖给节目组。

  边上是一面漆背金银平脱八角镜,还有面金光闪闪的镜子,都写着小鬼那回流。

  “这两面镜子原本在个当地家族所有的小美术馆里,那家人开电子厂的,其实就是个小博物馆。

  这面漆背金银平脱八角镜还应该是传世品,就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没入过土,稀罕!

  边上这面金背瑞兽葡萄镜倒是出土货,长安博物院那有差不多的一面,我这面估计不是解放前被买走,就是小鬼子侵华时抢了去。”

  客人们顿时有疑惑:人家博物馆的东西,怎么来的?

  那帮小鬼子,这样的一般不会卖。

  不用问,张楠就给出了答案。

  “那帮小鬼子自作聪明,把那个美术馆挂在它们家的企业名下,结果经济危机,整个企业集团被我买了,美术馆里的东西自然算是添头,哈哈...”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