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3章 谁来监国?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危入手,倒有可能找到文臣插手军事的缺口。

  内阁的四位相公,哪怕各自的立场迥然不同,在以文制武这件事情上,却不约而同的保持了一致的态度。

  朝廷设立的各个衙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都有自我扩权的潜在驱动力,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内阁同样也不例外!

  内阁成立之初,替代的就是掌握天下大政的政事堂。然而,政事堂左手治政,右手管钱,实权大得惊人。

  如今的内阁,既不能真正的管钱,又无法插手军事,更丧失了任免六品以下官员的人事大权,和往日的政事堂相比,权势和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按照李中易的想法,内阁的作用大致等同于后世的军机处,被架空的政事堂则类似于清末的参议院。

  内阁(军机处)的设立,这就从国家制度层面的根源上,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削弱了文官集团或是地方封疆大吏插手国政的能量。

  至于,文武殊途,文臣不得干预军事,武臣不得预闻政务,这就使得皇权对暴力机构的掌控,获得了根本性制度的保障。

  从此,文臣集团再也无法利用以文制武的体制漏洞,肆无忌惮的挟持皇权。

  “愚山相公,似此等滔天之功,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李中易含笑反问孔昆。

  孔昆万没料到,李中易会拿功高盖主说事,他一时语塞,竟然噎住了。

  史书上,功劳盖世无双,却又得善终的武将,王剪排第二的话,谁敢居第一?

  除了王剪之外,也就是郭子仪了,别的名将,诸如白起、韩信之流,皆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李中易扫了眼在场的三位相公,淡淡的说:“你们都是读书人,我虽然是个不识几个字的土包子,却也知道一个道理:功高不赏之时,是不是就该卸磨杀驴了?”

  李中易的提问,令在场的魏仁浦、刘金山和孔昆,完全无法辩驳,只得垂眼不语。

  “孤虽非明主,却也不是暗弱之主,赏无可赏之时,岂不是故意坑害追随我身边多年的心腹重臣么?”李中易轻叹一声,“所以,我亲征才是保全重臣之道,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这么个理?”

  孔昆不愧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的鸿儒,他的反应极快,马上接口道:“主上亲征在外,未知何人可担当监国之重任?”

  魏仁浦也想拿监国说事,却被孔昆抢了个先,除了佩服孔愚山有急智之外,只得暗自摇头叹息。

  刘金山和孔昆一向不和,他不由瞥了眼孔昆,心说,不愧是块老姜,主上诸子皆年幼,试问谁堪监国?

  李中易早料到会有此问,他不慌不忙的说:“孤有三子,然皆未成年,幼童治国理政,乃是天下奇闻。内阁四相若意见一致,则可代孤监国也。”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