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8章 不惜一切代价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霉,遇见了营以上皆有参议司的汉军。

  战争胜利的因素,充满了偶然性。比如说,光武帝刘秀领着很少的人,在昆阳击败了王莽的三十万大军,就要多谢陨石帮忙了。

  但是,战争失败的原因,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完全可以总结出规律来。

  汉武帝反击匈奴时,失败的战例,大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匈奴人故意将汉军诱入大草原腹地,再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围上来。

  粮道被截,水源被断,没有援军,打不过,又走不脱。这种状况下的汉军,必败。

  明朝和后金的国运之战——萨尔浒战役,后金总共只有六万八旗兵,明军有十三万。

  明军在总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明军分兵过多,被集中优势兵力的建奴,一一击败。

  从此,建奴在辽东的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了。

  李中易谋划的是一盘大棋,契丹大草原就是棋盘,火炮和燧发枪则是棋筋。

  现在,燧发枪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但是,李中易并不着急。

  他相信,在他的正确指点之下,工匠们的持续改进一定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说实话,从耶律休哥领着十万皮室军踏上西北的土地那一刻起,李中易就没打算让这十万契丹铁骑,再囫囵的回到草原上去。

  曾经,在河北的大平原上,李中易利用少见的丘陵地形,一战就消灭了四万契丹骑兵。

  不过,那一战中,精锐的皮室军仅有一万人,契丹人远未伤筋动骨。

  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的汉军,步骑炮的军种编制基本完整,兵种配置齐全,士气异常高涨,武器装备精良,后勤保障有力,正处于帝国初立的军力上升期。

  这一战,若是利用地形的优势,一举歼灭十万皮室军中的大部,嘿嘿,契丹人还豪横个球!

  “一战灭两国,朕比汉武如何?”

  和秦皇汉武相比,是稍逊风骚,还是略胜一筹,同为帝皇的李中易,多少有些攀比之心。

  李安国本想大拍马屁,转念回过神来,不能这么干。

  汉武帝的将军,直捣匈奴王廷,封狼居胥,强汉之军威,异常鼎盛!

  本朝的将军,尚未攻占上京。到目前为止,今上的武功,尚不及汉武帝也。

  拍马屁的诀窍,就在于,不能捏造事实。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饮马薛灵哥河,方不负陛下之赫赫天威。”李安国的一席话,恰好挠到了李中易的痒处。

  薛灵哥河,就是色楞格河,发源于蒙古高原,流入贝加尔湖。

  据说,成吉思汗病死之后,就葬在薛灵哥河流域,具体的陵墓地址一直是个谜。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水量异常之丰富,号称世界之井。

  若是长期占住了贝加尔湖,等后世条件成熟之时,启动北水西调工程,北疆就不至于太过缺水了。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