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8章 安西大都护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想要趁着朝廷大军北进的时机,趁势进击夏州。

  偷袭战,必须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可是,灵州境内遍地都是三心二意的蕃部。

  恐怕,李中易这边刚出兵,盘踞在夏州的党项人就知道了消息,并加强戒备。

  另外,李中易心中非常明白,从灵州到夏州之间,进兵的另一个大障碍,就是几百里瀚海(沙漠)。

  按照事先的预计,只要柴荣发兵西北,北汉刘家,和夏州的拓拔家,肯定都会被同时惊动。

  而且,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北汉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性,会派军援救拓拔家。

  然后,契丹的西京道,也很有可能派出精锐骑兵,加入到战团之中。

  所以,小小的定难军的夏、银、绥、宥四州,却牵连到了整个大周的西北部整体局势,以及四方三国。

  “仁多贵的牛头部落,有多少族人?多少刀枪?多少战马?”李中易有心考较一下谢金龙的军事素养,故意问得很仔细。

  谢金龙犹豫了好半天,这才说:“不瞒使君,这蕃部事务,复杂多变,今天的长老,明天也许就是阶下囚,所以,末将知道的一些消息,往往都过了时。”

  李中易听懂了,这谢金龙因为肩负着弹压蕃部的重任,只是提出了问题而已,却没有好办法去解决问题。

  据李中易的揣测,谢金龙恐怕,都不太清楚,本地的蕃人,究竟有多少?

  临来灵州之前,李中易特意向柴荣借来了清河县侯刘德闲。

  在人稀地广的西北地区,尤其是灵州和盐州距离较远的客观情况下,信鸽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联络效果。

  根据以前的战报,每到牧草青黄不接,或是遭遇大灾难的时候,就是党项人南下抢掠之时。

  李中易未雨绸缪,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免得辖区的老百姓,被党项人抢个精光大吉。

  “本州有多少兵马?”李中易也不想刚上任,就让谢金龙下不来台,主动转移了话题,反正他也没有指望这个姓谢。

  “回使君的话,本州一共有禁军三千人,厢军一千多人。”谢金龙对于自己的部下,倒是比较熟悉,张嘴就做了回答,只是,说的全是大概的数字,没有一个是准数。

  李中易也是带兵之人,心里自然明白,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逻辑,这年头,几乎就没有不吃空饷,不喝兵血的将领。

  谢金龙所言的三千禁军,只可能存在于纸面上,实际的士兵数目,很可能不到七成,甚至不到五成。

  至于已经平民化的本州厢军,里头的猫腻就更多了,表面上的一千人,恐怕有个两三成,就足以令李中易感到满意了。

  临来灵州的路上,李中易已经和老部下们,反反复复的斟酌过,必须另起炉灶,花几个月的时间,重建一支新军。

  老的朔方军的军号,早已名存实亡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