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超级控制芯片_科技岛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虚空一点一划,围绕着它的小身板,凭空浮现三排数十幅全息投影……

  吴涛满意地点了点头,等到电影的上映的时候,任谁也想不到,所有真实到爆的特效,都是旺财这个超级智能搞出来的。

  走回桌前,吴涛继续回到机器人的问题上来。

  通过几个小时的资料研究,吴涛发现以前把机器人想得太简单了。一个小小的机器人,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学科和尖端技术,几乎颠覆了他原有的认知。

  就拿最初级、最低等的机器人来说,都至少需要四项关键技术。具体是高性能的控制芯片、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以及视觉识别系统。

  其中高性能的控制芯片犹如人的大脑,主宰着机器人的日常思考和应急判断。它不仅要能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而且要能模拟出人体下意识快速反应的动作指令。

  这样的日常思考,目前计算机领域已经有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般是通过海量的学习积累,让控制芯片拥有模拟思维的能力。

  但是对于人体下意识快速反应的模拟,对控制芯片的要求就更苛刻了。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体下意识反应的时间是秒,这意味着控制芯片用于决策以及指令下发传递的时间,必须控制在毫秒级,也就是千分之一秒。

  至于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二者一体相辅相成地构成人体的肌肉和关节。伺服电机技术,决定着机器人肌肉的速度和爆发力;而精密减速器恰像人体的关节,承载着速度和力量爆发之后的缓冲能力。

  对于视觉识别系统,无疑相当于人类的双眼。除此之外,还有语音识别、动作识别,均是模拟人类的语言能力和触觉系统反应能力。

  可是这几项关键技术和产品,都被日本和欧美国家垄断,根本没实现国产化。偶尔有些产品挂着国产的名头,还是纯粹拾人牙慧的次等品。

  不过对于日本和欧美那些秘而不宣的技术,吴涛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坐拥整个域外文明的科技宝库,还在乎地球科技的那点家底么?

  他所发愁的是,怎么将域外文明中的机器人技术和制造工艺,在地球现有的材料、制造以及芯片基础上,最大限度还原出来。

  比如控制芯片,纵使科技宝库中有成熟的人工智能软件算法库可以照搬套用,可是目前地球上两大cpu提供商的最强芯片,运算能力都满足不了要求。不仅如此,整体功耗还特别高。

  这样一来,吴涛就显得有力难施了。总不能为此专门搞个三进制智能计算机生产线,那样不仅耗费时间长,而且投资巨大。

  挥去三进制计算机芯片的念头,吴涛目光落到稿纸上的‘多核’二字上。

  脑海中忽然灵光一现,有了!

  原来目前地球上的多核架构并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多核集成的并行运算优势,而且当今的软件系统也没有对多核模式提供很好的支持。

  只要改进这种多核架构,开发一种超级控制芯片,将多核并行运算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辅以充分的软件调度支撑,完全可以将芯片的性能呈几何级提升!

  想到这里,吴涛在科技宝库中一番搜索发现,神经网络多核架构,正是他想要的完美方案。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