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 跷脚牛肉_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也没有席位了,因此只能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多数就直接坐在码头的的石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着碗吃。

  旅客们一下船,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个跷着脚边吃边聊的食客,久而久之,大家便形象地给这道菜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跷脚牛肉,是一个二碗盛装。先将包包白菜也就是卷心菜去掉叶脉,叶子不能切,只能手撕成块,丢在小竹篓里边,放入牛肉汤中烫熟后垫到碗底;之后再随食客之意,或是牛血,或是牛杂,或是牛肉,或是牛丸,也可每样来一些弄个大杂烩,又装上一个小竹篓,烫熟后铺到白菜的上面,再淋上一瓢肉汤,洒上芹菜末,香菜末和葱花,配上白菜叶脉红皮萝卜制作的泡菜和白米饭,两碗就能满足宽大的食肠。

  再到后来,嘉州出了一个姓杨的大厨,对跷脚牛肉汤头进行了多次对比调配后,研制出了汤味更加浓郁的“精汤”。

  “精汤”用牛骨、牛油、牛杂、牛肠、牛鞭等熬制而成,在原来汤味十九味中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药枣、枸己、当归,除了滋味更增浓郁外,还更加的趋向科学营养。

  一百年来,跷脚牛肉早已传出嘉州,成为名满蜀州的地方名食。

  烹调方式也由小碗盛装变成了大汤锅形式,荤菜还是那些,可素菜却已经由最早的单纯的白菜变化为萝卜,棒菜,生菜,蘑菇等各色菜蔬。

  它防病治病的药膳功能。“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提升了这道地方名食的品位和档次。

  如果非要找一个直观的形容的话,大概就类似于将兰州拉面的牛肉汤,盛入汤锅烫煮牛杂牛肉,吃完最后再下素菜去腻一样。

  蜀州人喜欢吃辣,这跷脚牛肉是清淡的白锅,因此肯定还要配上椒盐芝麻花生碎调制的干蘸碟子才能吃得过瘾。

  天气转凉了,蜀州人开始进补,跷脚牛肉店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李君阁好不容易抢到一张桌子,招呼大家坐下说道:“来来来,这天气吃这个正好!散寒止咳,滋补养生,美容养颜,保管一个个吃完脸蛋粉嘟嘟嘴唇红艳艳的。”

  朱朝安翻着白眼道:“妈蛋不管什么砂锅火锅吃完,谁不是脸蛋粉嘟嘟嘴唇红艳艳的!别穷酸了赶紧上菜!这都饿了!”

  这就是不讲理了,锅子一上来李君阁立马恨恨地给他煮了拳头大一块萝卜放碗里:“没文化,只配吃萝卜!”

  都吃饱了,三对情侣这才各自散开,李君阁对阿音说道:“阿音,我们去哪里溜达一会儿?”

  阿音说道:“要不我们沿着滨江路走一会儿吧,听说上游修了一个荔乡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