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6章 飘了吗?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下意识以为项氏有多么强大。

  只不过,有六万余属民,再加上三千左右的职业士兵,真不能算多弱了。

  毕竟,当前算起来是战国初期,不是吗?

  当然,目前的项氏距离智瑶所知道的项氏,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孙武不解地问道:“大王特意询问项氏,可是有不平常之处?”

  智瑶了解到当前的项氏,摇了摇头说道:“寡人好奇项氏如何高调。”

  作为宦官令的台狐就是应该为智瑶满足一切,决定后面好好派人了解一下项氏,免得到时候智瑶再问,答不出来会显得很失职。

  孙武笑着说道:“楚国灭国五十余,失去国祚遗民皆与楚国一体。楚国公族强势自是无碍,如今遭受反噬罢了。”

  那个“遗民”特指失去国祚的公族以及贵族,可不是什么普通黎庶。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姓有氏才是“民”。

  同时,一开始的“民”并没有随后那么不堪,仅仅是去到蛮荒之地开拓,消灭或驱逐异族使得诸夏苗裔有生存空间,站在诸夏立场就该值得敬佩。

  在诸夏,起初只有八“姓”,不分排名先后为姬、姜、姒、姚、嬴、妘、妫、妊,传闻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最古老的部族。

  按照规则,一个人的姓不变,氏可以根据官职或封地而变更。

  那么同姓的人,他们其实是有着相同的祖先,也即是多少年前是一家说法的出处。

  诸夏的生存空间从来都不是平白得来,期间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艰辛,又牺牲了多少先辈,

  氏在一开始是一种特殊荣耀,每一个“氏”的诞生,其实只说明了一点,诸夏又增加了哪一片生存空间;后面有了成体制的制度,才导致“氏”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也就是官职。

  孙武的那个说法成立。

  楚国是春秋时代灭国最多的一个国家,本着“存亡续绝”的理念,没有做斩草除根的操作,各个被灭的诸侯后裔肯定会成为楚国的一员,并且还是作为特权阶层。

  他们在楚国公族强势的时候,不可避免要成为楚国的羽翼,为了楚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养国公族后裔养由基,他的“中华第一神箭手”称号可不是吹嘘出来,完全是在楚国与各个诸侯国的战争用敌将小命达成的成就,可见为楚国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恰恰也是楚国灭掉的国家太多,那些被灭国家的后裔在楚国内部站稳脚跟,一旦楚国的公族不是那么强势,他们难免就会成为楚国内部的隐患。

  只是,楚国封君为患的锅需要屈氏、景氏和昭氏来背,作为楚国公族的他们率先搞“圈地自萌”那一套,其余贵族只是有样学样而已。

  智瑶现在最为重视的问题就一个,问道:“如此说来,楚公族与地方封君再次团结?”

  一个问题,问得众臣面面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