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 战利品_巨舰大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小鹰”和20号(更名为小隼号)两艘鱼雷艇。

  南洋舰队选择了“桥立”号海防舰,“大和”号和“葛城”号旧式巡洋舰,以及10、12、13、15、16、17共6艘鱼雷艇(被命名为雷13到雷18号)。

  船政水师理所当然的得到了风帆训练舰“干珠”号以及小型炮舰“凤翔”号——因为与明军战列舰重名,这艘船随后被改名为“建胜”号,成了被俘战舰(除鱼雷艇外)唯一一艘改名的。

  长江水师则带走了1、2、3、4号鱼雷艇,这些40吨的小艇照例拆除鱼雷管,安装两门47小炮和两挺诺登飞机枪,作为长江巡逻艇使用。

  考虑到战争中获得的教训,明军微调舰艇划分标准,把“八重山”号通报舰和“南甲”级巡洋舰划分为一个单独的舰种——侦查舰。

  此外“桥立”号被划归二等巡洋舰行列。

  由此,战争结束后,北洋舰队实力如下:

  一等战列舰:“龙威”、“凤翔”

  二等战列舰:“定远”、“镇远”

  二等巡洋舰:“扬远”、“威远”、“超远”、“勇远”、“恒远”、“兴远”、“笠置”、“浪速”

  三等巡洋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沧远”

  侦查舰:“八重山”、“宫古”

  二等炮舰:“康济”、“泰安”

  鱼雷艇:左队一到左队十二、右队一到右队十二、“小鹰”、“小隼”

  合计22舰,鱼雷艇26艘。

  南洋舰队实力如下:

  二等战列舰:“大捷”

  二等巡洋舰:“桥立”

  三等巡洋舰:“开济”、“寰泰”、“南瑞”、“南琛”、“境明”、“保民”、“福靖”、“福宁”、“大和”、“葛城”

  侦查舰:“南甲”、“南乙”、“南乙”、“南丙”

  一等炮舰:“龙骧”、“虎威”

  二等炮舰:“登瀛洲”、“海境”、“伏波”、“琛航”

  鱼雷艇:雷一号到雷十八号,南龙级6艘

  合计22舰,鱼雷艇24艘。

  船政水师实力如下:

  三等炮舰:“精灵”、“湄云”、“镇涛”、“测海”、“操江”、“建胜”

  共计战舰6艘,其他训练用船(训练鱼雷艇和风帆训练舰)不计。

  不算长江水师和海关巡逻舰队,大明总计有50艘战舰,50艘鱼雷艇,其实力已经达到二流列强(法、德、意、俄、米)末尾水准,略微超过三流列强(奥匈、西班牙、尼德兰)。

  这恐怕也是英、法、米等国愿意与大明分享东瀛利益的原因所在吧。

  大明海军从东瀛获得的利益还不止如此,即使不考虑赔款能够分配给海军的军费,东瀛在战前从西方订购的几艘战舰——包括两艘一等战列舰(“富士”、“八岛”),一艘二等巡洋舰(“高砂”),一艘通报舰(“龙田”),共4艘,因为无法支付后续造舰费用(现在付了以后也养不起了),因而东瀛人希望把他们折价出售。

  对战列舰极度渴望的大明立刻宣布接手“富士”、“八岛”两艘战列舰,因为他们不是战利品,因而沿用在明法战争中英勇战沉的两艘军舰的名字——“超勇”、“扬威”

  另外一艘二等巡洋舰则被新成立的高丽海军接手(收到五千万两的赔款,高丽也算有钱人了)。

  排水量4150吨,极速23节,有2门203+10门120速射炮的二等巡洋舰被命名为“蔚山”号。

  而排水量650吨,航速21节,安装2门120速射炮的通报舰“龙田”号被琉球海军接手,命名为“联胜”号(这个是琉球中山府下属的郡名)。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