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 镇海海战6(感谢读友1562997584的打赏和刀片,照例加更)_巨舰大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再惨的胜利也是胜利,比之前船政和南洋总是被法弥斯舰队胖揍强得多,也多少拉近了一点双方越来越大海军差距。

  884年10月4号11时20分,大明帝国南北两洋终于完成了会师。

  然而会师之后,明军已经无力按照原定计划南下寻求与法弥斯舰队决战,也基本无法完成掩护陆军的海上补给线等任务,丁汝昌给朝廷发报,认为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修复海战中严重受损的军舰,让疲惫的水兵得到休整,同时统一指挥,把南北两洋真正结合成一个整体。

  这是在要权。

  内阁的人精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战事紧急,前线将领不合是大忌,建立统一指挥也是理所当然。

  而北洋水师在战场上的表现明显强于南洋和船政,如果一定要建立统一指挥,那么海军统帅人选必然是丁汝昌,不做他选。

  实际上,连丁汝昌唯一的竞争对手李诚谋也明白这一点,当他在镇海港外看着一艘艘还到处冒着黑烟,弹洞遍体的北洋战舰驶入港内时,他就明白这一点了。

  因此,在朝廷还未下达明确指示之前,南北两洋就先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

  丁汝昌向刑部和海军大臣发报,要求逮捕战场上临阵脱逃的“济远”号巡洋舰舰长方伯谦,然后让舰上其他军官带队把“济远”号开到镇海来归队。

  同时,因为马尾船坞太窄,受伤严重的“镇远”号无法入坞维修,这艘船在舰长林泰曾少将的指挥下前往尚海的江南造船厂维修,其他受创战舰,抵达马尾后,以“沧远”、“泰安”、“康济”的先后顺序进入马尾造船厂,在那里维修。

  北洋仍然保持战斗力的“定远”号铁甲舰,以及南洋的开济级六舰,掩护沧远等舰前往马尾之后,先前往澎湖巡逻,恢复台澎闽之间的海峡航运,掩护运输船给台岛守军提供增援和补给,然后再南下前往羊城,为闽省提供海上防务,等待各伤舰修复后,南下安南寻找战机与法弥斯舰队再战。

  10月10号,朝廷给北洋发报,同意丁汝昌的计划。

  第二天,一路狂奔逃回刘公岛的“济远”号舰长方伯谦,以及向南逃回羊城的南洋水师“登瀛洲”、“海境”两舰舰长被捕,三天后,方伯谦以临阵脱逃的大罪被处斩,南洋两艘炮舰的舰长则因为当时整个舰队都在逃,他们并非主谋而侥幸得生,但也被降职为上尉,责令戴罪立功。

  10月13号,明廷追究李诚谋遇敌不战而逃的责任,考虑到他的任务确实是与北洋会师,而且抵达会师地点后没有继续逃亡而是从沉着防守,因此只把他从中将降职为少将。

  至此,南北两洋已经只剩下丁汝昌一位中将。

  朝廷也没有继续犹豫,给丁汝昌加衔太子少保,命其在战时总领帝国各路水师(包含北洋、南洋、船政和各省、长江旧式水师)。

  之后,丁汝昌给海军部发报,对镇海海战的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大明内阁和海军大臣李少荃一律准许,甚至还主动赐予北洋水师官兵一万两银,作为犒赏。

  官兵们对此欢呼雀跃,但丁汝昌、刘步蟾等人则不为所动,向朝廷开出更多价码——请朝廷无论如何想办法调拨一些炮弹。

  在丁汝昌看来,相对要权要官要钱,这个要求可能是最让朝廷为难的。

  却没成想,内阁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并表示很快就会有几艘运输船前往澎湖,给南北水师运送一批宝贵的炮弹!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