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藏室献礼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华跪坐在廊下,看着正聚精会神翻阅着《周礼》的老聃,神情满足。

  带回合格的纸后,他征得老聃同意,在藏室里专门用一间屋子辟作印刷作坊,与刻一道领着藏室的一众小吏开始了疯狂的印刷作业。

  有了代步的马之后,杨华和村子的联系更加紧密。

  每每制好了新的纸,爱上骑马的林便借着送纸的借口赶来王城,同时将村里的一些消息及时向杨华传达。

  泰山和高石子也经常在遇到问题时让林传递口信,而且他们也终于发现了纸的另一种用途,那便是绘制器械的结构,有了杨华制作的简易炭笔和标准工具,绘图便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凡是说不清楚的地方,便直接绘图给杨华,再由杨华在图上标注后传回。甚至有一两次二人嫌这样太麻烦,干脆自己骑着马来找杨华。

  随着源源不断的纸张供应,再加上兜里还有点钱,印刷作坊的运作极是顺利。

  杨华仍然统一调度并设法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刻带着几个人专门刻版,甚至用肉干诱惑了几名玉府的熟练工匠前来帮忙。琢则在杨华指导几天之后,接下了印刷事务,带着一众小吏干得不亦乐乎。

  从来没有什么理财经验的杨华,当然更不会吝啬,隔三差五便给大家改善伙食,不仅大饼管饱,连肉食也让大家敞开了吃,搞得人人都怕自己这个现在王城最令小吏们眼热差事被人抢去,哪里不使足了劲的干。

  十天下来,第一套书终于印刷完毕,按照天地四时六官制分为六册的《周礼》,足足印好了一百套,整齐的码放在藏室外的廊道上,交由老聃检验。

  翻着墨香四溢的书卷,老聃当然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华,诚不欺我矣。”老聃握着一卷书,看着那堆数百册的新书极为宽慰。

  杨华一拜,恭敬道:“能为老师分忧,弟子之荣。”

  十天成书六百册,这个效率在当时可谓极为惊人,但杨华却并不满意。

  印刷的过程虽然总体还算顺利,但问题却仍不少:墨的质量、浓度;版的材质、平整;书的打孔、装订……他几乎是一步一步摸索着,在解决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才总算完成了第一套书的印制,印废的纸反而还要更多一些。

  不过这些代价还是有所收获的,现在就算他不在,藏室的小吏们也可以胜任印刷的任务,成为这个时代第一批印刷工人。

  “对了,你说这书所用的纸是怎么来的?”老聃摩挲着书的封面,颇有些兴致。

  好不容易碰到老聃发问,杨华哪里敢怠慢,当下将造纸的步骤一五一十的道出。

  每当杨华嘣出一个新鲜的名词,老聃还要及时提问,杨华便又组织适合语言进行描述。二人一问一答,足足交流了一个时辰,才总算完成。

  杨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