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女儿》28 电影上映_女配在年代文里跳芭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可以先把影评寄出去了。

  主席听了沈娇宁的意见,没有把所有影评都寄去同一个报刊,各个省的报刊都寄了一些,沈娇宁那份寄去了京市。他让其他准备自己投稿的人也别一溜烟都往省会寄,都分散开,最好达到遍地开花的效果。

  沈娇宁自己也去邮局,把另外几份影评,每份都用不同的名字寄了出去。

  她想到自己两个月多前给金先生寄的感谢信,一直没有回信,不过本来就是表达感谢,回不回都正常。

  她其实很想第一时间看看《女儿》在荧幕上是什么效果,但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在绵安上映,可能还不如等她进部队了,直接在省会看来得快。

  沈娇宁还没等到绵安上映电影,就先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女儿》影评。

  最先看到的是省会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部电影,配了她的巨幅电影海报。这篇报道不是文工团寄过去的那一些,而是报社的专业记者写的,整整占据了一整个版面。

  过了几天,又陆陆续续看到好些报纸上刊登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有些是他们寄过去的,有些是新闻记者写的,还有电影专家的评论……

  一时间,哪怕这部电影根本还没来得及进入各个小城市,但已经没有人不知道这部电影了,都等着它能到自己的城市上映。沈娇宁的名字和长相,已经随着一张张报纸,进入千万人家。

  她自己写的那一篇心得也发表了,竟然是在全国日报的副刊。全国日报,那可是每天报道国家大事的报纸!

  先是日报主编写的一篇评论,说领导们观看了这部电影,非常满意,鼓励大众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肯定了妇女们对社会的杰出贡献……最后在下面附上了沈娇宁那篇创作心得,还有她的一张小照片,底下配的字是:青年舞蹈艺术家沈娇宁。

  当天的全国日报在绵安遭到疯抢,主要是文工团的人抢,他们每个人买了好几份保存。这是京市领导们的肯定!和一般记者、电影人的夸奖都不一样,连领导都肯定他们了!

  沈娇宁也抢了五份,里面有不少篇幅是夸她的,她当然得保存下来。

  其他各大报刊她也都买了三份,不知道是电影真的好,还是文工团投的那么多影评起到了带头作用,关于《女儿》的报道实在太多了,她买这些都花了不少钱。

  不过她一点都不心疼,分成三份,一份是自己留下做纪念的,另外两份打成了两个又大又重的包裹,寄去京市,一份寄给沈依依,一份寄给姜玉玲,给她们俩各送一份大礼。

  这是她从得知姜玉玲试图从中作梗就开始考虑,在京市回来的火车上做下的决定。

  她一回来就跟主席建议让大家写影评,确实有宣传电影的想法,也带着一些私心。

  沈依依母女这些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