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225.生产队的电器现代化构想(请来_我在1982有个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

  再说青年公务员刚才并没有得罪王忆。

  王忆便跟他热忱握手:“您好您好,那个领导您是姓乔?”

  “不是领导,是个基层办事员,名叫乔志良,王总您称我为小乔就行。”乔志良客气的说。

  王忆说道:“乔老弟客气了,来,这会没事了,去我们公司喝口茶吧?”

  乔志良说道:“那就打扰了。”

  他们回到办公室。

  乔志良显然没怎么来过,他被墙上的老酒酒瓶、架子上的老报纸、像章墙乃至于墙上悬挂的大幅名人字画整的眼花缭乱,感叹道:“王总您的公司是个藏宝库呀。”

  王忆摆手道:“差远了,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东西。”

  乔志良去看那副字,一看落款肃然起敬:“是启功先生的字,这么大一幅字绝对很珍贵,能方便说一下您多少钱买的吗?”

  王忆让邱大年泡茶,他请乔志良坐下说:“是朋友送的,早年启功先生送我朋友的,真的,我有收据,收据上没有价格。”

  乔志良羡慕的说:“王总人脉真广。”

  两人寒暄几句。

  王忆切入正题问:“乔老弟你刚才说起过什么老照相机价值三十万?什么相机这么值钱?”

  “东风120,咱们国产相机的一块里程碑。”乔志良说道。

  王忆疑惑的皱眉问:“还有这款相机?我好像没怎么听说过。”

  乔志良解释道:“东风120相机名气不大——我是说对于大众而言,只有摄影圈的人才会了解这款祖师爷相机。”

  “这相机是七十年代的产品,当时为了填补国内不能生产高档相机的空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指派了沪都照相机厂试制生产完全属于本国的高档相机。”

  “当时沪都照相机厂为尽早推出东风相机,特意集合了国内光学和机械学领域的专家组成攻关研制小组,在1969年年底试制成功了这么一款相机。”

  王忆说道:“然后在七十年代它正式投产?”

  乔志良点头说:“对的,大概的生产日期应该是70年到73年,合计生产了不到100架,如今存世量很稀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价值很大。”

  “十多年前在李家坡举办的古旧相机拍卖会上,一台东风120相机最后成交价为11万元,如今十多年过去,价值翻倍,我们单位在购买模型的时候碰到过这款相机的真机,机主说价值30万了,而且他还不愿意卖!”

  听着他的话,王忆若有所思的说:“这么少呀,一款相机的生产数量竟然不足一百台!”

  这样在82年也不一定好找。

  指不定这相机流落到哪里去了。

  乔志良说道:“对,产量稀少,在照相机历史上产量稀少的款式不少,东风120之所以这么贵还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是咱们国家第一款达到世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