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一线二线”“一流二流”_今天的我还在跳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花滑国际比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a级比赛。

  由世界滑冰联盟制定规则,并且负责参与、以及组织的全球性比赛,如: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以及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一共六类比赛,被确定为世界高级别的比赛。

  选手通常会以国家的名义参加比赛,每个国家的选手名额数量根据上个赛季的表现而确定,最高三个,最少一个。

  而这类可以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选手,无论最终名次如何,通常会被圈内人称为“一线”运动员。

  除此以外。

  其余的比赛便b级比赛了。

  比如说国内自己举行全国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大奖赛、全国冠军赛等等。

  以及以俱乐部名义召开的这种全球性质的联赛,也被归类到b级。

  通常这类b级比赛是作为甄选国内优秀运动员而存在的,尤其是“世锦赛”和“冬奥会”,每个国家的名额有所限制,因此想要争夺这少数可怜的名额,就一定要在国内厮杀一番,然后再获得名额。

  是大部分运动员都必须要走的路子。

  但是在国家性质的比赛之外,还会有俱乐部的比赛,比如夏凯凯他们参加的世界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国际滑联只会监督比赛的公正性,但是含金量比较低,也没有竞争国际大赛的名额,因此“一线”运动员通常是不会参加的。

  既然不是“一线”,自然来的人就都是“二线”,甚至是一些并不怎么入流的选手。

  业余组就不用说了。

  在专业组的比赛里,大部分报名的选手都是一些在国内比赛拿不到名额,试图通过俱乐部比赛练练手,好好发展拿个外卡什么的,甚至只是为了宣传自家的俱乐部而参赛,成为了最多的、如同基石一般让其他人踩着上位的基层选手。

  夏凯凯他们就属于这一类。

  剩下的,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群,则是前“一线选手”,前“世界大赛奖牌获得者”,甚至是前“世界冠军”,在退役之后被财大气粗的俱乐部重金买走,一方面由俱乐部提供资源继续训练,另外一方面不得不履行合同代表俱乐部参加这类二流比赛,试图用另外一种方法恢复状态,尝试再次回到“一线”。

  纵观花滑历史,近二十年,依靠这种方式再次回归世界大赛的“二流”选手,再战辉煌的并不是少数,甚至有极个别的在经历过这种从低谷爬上来的心灵锤炼后,一举拿下世界冠军的奖牌。

  夏凯凯他们并不急着争夺名额。

  至于什么从低谷爬回去的传奇他们也没有那个“前提”。

  这次会过来英国参加比赛,纯粹就是为了“练兵”。

  他们知道自己身上大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