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章 城门开罐器,三防一刺术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米外,但是威力极大,爆炸后十米内杀伤惊人。

  可惜猛药太少,不过师父说了,以后会多搞点,于是新出炉的工兵队,除了一只解放二号步铳和守护者小手铳标配以外,每人屁股后面背了四颗一斤重的小掌心雷,汪鹏为了和其他雷区别,就起名叫手榴弹。

  这成了工兵队在团队里独据一方的利器。破城门时用木桶雷,破普通庄门,寨门,只要两颗手榴弹绑在一起,就能炸开,不行就四颗。

  这种全威力手榴弹实验成功,也让汪鹏兴趣大增,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解决了猛药,炮射榴弹还远吗?空心铁弹,加上猛药,插上木管外接的引信,原始的榴弹就是如此朴实无华。

  如果在空心铁蛋里用隔板隔出一半空间,一半装入铅弹,一半装入猛药和引信,这就是对付骑兵和步兵集群的榴散弹,那就爽了。炮兵的威力提高n倍。因为比实心弹更轻,射的会更远,还会炸!

  汪鹏让凌文好好研究,成功了给他授勋!这个承诺让凌文更是充满干劲,未来的帝国工兵之父,炸药之神,此时只有9个兵,一堆化肥手榴弹而已。

  疯狂提升武备的同时,汪鹏也没有忽视士兵们的白刃战能力,毕竟现在燧发铳射速有限,不像他和沈凌云用的半自动步枪,能够连续射击,那么就要求黑虎军和红武军,不但要有超越敌人数倍的远程投射能力,更要有近身白刃战的勇气和实力。

  现代的战争历史,一直到二战时,前期鬼子精锐的刺刀术,让人不寒而栗。我方普通军人都要三换一、四换一,一旦三四个鬼子背靠背结成阵,围上一圈人都不一定攻的下来,不要说大刀队,普通士兵是没有刺刀,万不得已才用的大刀,现代军人做过检验,同等条件下,大刀打不过刺刀。

  更不要说当年的七里桥战场,前期对射时清军尚能维持,当红衫军刺刀冲锋时,瞬间崩溃。白刃临身时那种颤栗感,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只能把后背留给敌人。

  我军的三防一刺刺刀术,博采众长,通过实战检验,威力无比。对汪鹏来说是目前最实际的,也最可靠的白刃战技术。

  汪鹏从网上找到我军刺杀十六式,详细图解和具体动作要求,还是安排网络打印社那家老板,转换成繁体字印刷了一千本,改为杀敌十六式铳刺术,几个军中搏击高手,汪鹏先组织起来共同学习,摸透了套路,掌握了发力技巧和实战运用,再一带多,多带全的教授下去。

  汪鹏安排木匠工坊,制作了大批解放一号、解放二号铳的同比例木铳,铳头包上皮革棉花,护具不用准备,鸳鸯队的半身甲、改造后可加装铁护面的钢盔。红武军力气小的,可以穿皮甲。

  现在每天都能听到练兵场上,军官大声的口令“突刺-刺!”“垫步-刺”“防左刺!”“骗左-刺右”“左打-刺”、“打压-刺”。。。。。

  请收藏:https://m.jiansh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